本报记者今天独家获悉,正在兴建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启用。新馆二期共45000平方米,其中地上30350平方米,地下14650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附属用房、声像档案制作厅及利用厅、停车库及人防工程等。项目总投资35606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统筹资金。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作为中国首座一改档案馆“古板”、“沉闷”特点的最大省级国家档案馆,独创一片“繁荣的文化景观”,并在档案展示和运用方面融合了数字创意元素。据专家介绍,二期工程突出岭南绿色建筑典范、凸显岭南文化品味、充分考虑档案保存环境、首创声像档案及声像档案的制作利用。具体包括下述内容。
专家解读四大亮点
环保低碳体现岭南建筑典范
二期精心设计了大型园林,下沉式水景,与大学城的生态绿化相呼应,并充分照顾广州地理气候特征,融会了亲水喜绿、自然采光通风等岭南建筑的元素。本期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广州的气候特征,强调利用自然通风,体现生态思想和节能观念。设计延续了一期的风格采用了通透而大气的大堂共享空间,既满足档案馆公共建筑的形象要求,又使室内空间与室外广场景观融为一体,使档案馆内的民众可以随意饱览户外景观,拥有视野。项目严格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采用集中供冷技术,节省投资,减少维护成本,降低对大学城的温室效应。据介绍,设计师旨在体现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打造彰显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典范,力争建成后成为广州新岭南建筑代表。
《凤凰之光》尽显广州内涵
一幅命名为《凤凰之光》大型文化浮雕,由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设计制作,构成二期项目南侧外立面特别引人注目画面,浮雕尽显广州文化内涵。
从结构和空间而言,建设方案理念突出开放城市空间体系,以外部空间面向北面公园和南面广场开放,提供城市级开放空间形象。根据档案馆功能的内外之分,将公众部分抽离出来,设置于首层至三层,中部形成公众大厅,大厅上部为大报告厅及两层标高屋顶花园-开放外部空间;有利于保持大学城该区域原有城市空间体系和绿地系统的通透性;对三边开放的城市空间体系,其中由南至北的空间轴线,将北面城市坡地公园毫无保留的纳入怀中,融为一体。
保证档案实体信息足够安全
档案库房采用六面体围护结构,双墙中间和天面地板均铺设保温材料,使库房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有效阻隔外界的温湿度变化;并安装恒温恒湿空调,保证库房的温湿度达到恒定状态。项目在功能划分方面,按保密区(库房)、半保密区(查阅厅)和开放区(展厅)严格区分;并设计了比较先进的设备监控系统、高压细水雾和“烟烙尽”气体消防系统、门禁系统、档案信息发布系统等。据介绍,上述设计为了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的足够安全。
档案与声光电融合再现广州记忆
大楼与一期档案展览区域相连通,在二层设计了一个大型展览厅,暂定为广州历史记忆展厅,通过用档案与声光电、立体成像等新技术的结合,使档案馆成为广州市历史档案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展示中心。大楼一层设计了多个名人档案展厅,我们将每年在不同展厅展示广州多位名人的个人档案。
大楼南侧设计了声像档案制作厅及声像档案利用厅,这也是目前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最新设计,以该功能用房为依托,通过市档案局下属单位市音像资料馆的技术、设备、人才和声像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打造声像档案工作新品牌,创出新亮点,为档案事业发展和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