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二:福州仓山区朝阳小学
拆楼无防护粉尘漫天
“附近一所小学开拆教学楼,却是裸拆,尘土飞扬,砖石落地。”昨日下午2时许,家住福州仓山区朝阳路一小区的林先生拨打本报968111热线,反映此事。
记者赶到现场时,得知所拆楼房属朝阳小学,楼共4层,边上就是居民区。一台勾机正在拆除水泥板,尘土飞舞。拆迁地周围并没有防护网,施工时也没有喷水防护。
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要拆掉的这一排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属于危房,不适合用于教学,准备拆掉重建。当天刚开始动工。
调查:管理部门做好预先防范,才是治本之策
本报曾在3月推出《榕PM10升高环保严查裸拆》系列报道,促使鼓楼区环保局联合区建设局,召集29名拆迁公司代表,签下防尘承诺书。此后,在鼓楼区的大部分拆迁工地,都进行了围挡,并有适当地喷水,拆迁扬尘得到较好控制。不过,也有许多市民反映,围挡和喷水等压尘措施不到位,拆迁产生的扬尘仍然很大。
《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规定,“拆除建筑物应当围挡施工,并采取压尘措施。”但拆迁不可能100%没有扬尘,压尘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法规没有明显规定。
环保执法人员介绍,判断“裸拆”与否的最基本依据,一是围挡,一是喷水。一般而言,围挡应高于被拆除建筑的高度,围挡应以密幕网或硬质板材架设。但是,喷水则很难硬性规定。
环保执法人员认为,环保部门只能对裸拆工地进行查处,而拆迁工地的管理部门做好预先防范,才是防止拆迁粉尘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