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路边停车位收费员频被打 人工收费乱象丛生
[提要] 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透露,除了身体的推搡外,“不少路边收费员常受言语指责、侮辱,觉得很委屈”。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路边停车位的收费员大约有300名,涉及停车位管理公司等单位10家。
乱象3 逃单“就停一小时”现象频繁
在调查中,车主拒交停车费或“贪小便宜”的停车心理客观存在,且不在少数,尤其是“一小时现象”。
“很多跑单的,你跑得过那车吗?”在育秀里,一名路边停车位收费员埋怨不少车主会逃单,停了几个小时,却只交了第一个小时的停车费。“有的人会趁其他车辆进入路边停车位时离开。”一家路边停车位管理公司的负责人称,由于人工收费自身局限性,一个人负责一个路段,而且人跑步甚至骑车的速度难以追上汽车,这给了不少车主少交停车费、逃单等的机会。
人工行不通还得靠智能
厦门曾是全国较早探索路边停车咪表收费的城市,但咪表因各种因素,最终无奈退出。此后,厦门没有打造更智能的收费模式,而是转向最原始的“人工收费”。
我们清楚,有关部门试图通过“人工收费”,解决一些下岗无业人员再就业的难题。初衷当然是好的,但面对收费“权力”,人直接与钱打交道,加上难以有效监管,诱惑面前,“不捞白不捞,白捞谁不捞”的现象确实有所泛滥,灰色链条有斩不断的迹象。
若继续“纯人工收费”,这些漏洞难堵,这些乱象难止。遵循“进化”规律,要堵住这些漏洞,要制止这些乱象,要靠的是更智能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