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蛇头之母离世 百辆林肯挤爆纽约唐人街
人口走私中心
1980年代中后期,福建移民开始大批涌入美国,亭江镇有的村几乎走光了。那些通过非法途径来到美国打工的村民在积攒了一定储蓄以后,常常为寄钱回家的事烦恼。
已经颇有名气的郑翠萍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她在福州、香港、纽约有广泛的人脉,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在三地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因此可以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自由兑换。需要寄钱回家的华人只需把美元送到郑翠萍手中,留下亲属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两三天后中国的家人就能收到郑派人送去的钱。郑翠萍每单则收取3%的佣金。
这给郑翠萍带来大笔的收入,每年经其手从美国汇钱回中国的金额高达数百万美元,随后的几年这个数字呈几何级增长。郑翠萍几乎垄断了福州一带的汇钱网络。这是个讨巧的事—由于给福建华侨减少了很多麻烦,“萍姐”的口碑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郑翠萍开始借钱给那些付不起偷渡费的华人。美国警方查实,郑翠萍每年收取高达30%的利息,偷渡者们为了还钱不得不长时间在郑的店里打工。
到了1980年代末,唐人街无人不知“大姐萍”,几乎每一个福建人都向郑翠萍借过钱。郑翠萍花了1万美元买下了一幢房子用来招待福建同乡们,这里很快成为了人口走私的中心。
那个年代纽约唐人街都用现金交易,没有人清楚郑翠萍到底积累了多少金钱。
不能把郑翠萍的成功完全归咎于她的精明和勤奋,在她积累财富的高潮期恰逢美国移民政策松动和中国改革开放试行。1988年到1993年是中国偷渡美国的黄金时期。对财富的梦想刺激了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而偷渡成了其中一个方式。到20世纪中叶,中美之间的偷渡产业规模高达30多亿美元。
郑翠萍只是恰好搭上这艘渴望财富的大船,并牢牢扼住了机遇的绳索迎浪而上。尽管这浪潮最终把她带进了监狱。
郑翠萍同其他希望在这场移民狂潮中牟取暴利的投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开始把赚来的钱回流到福建,试图把自己经营成一个慈善家而不仅仅是一位蛇头的形象。她在家乡盛美村建造了村里最大的房屋,一个四层的黄白色建筑物,每一层都有阳台,屋顶上还竖着醒目的宝塔。这座华丽的建筑更加刺激了同村的人对美国的向往,甚至把此作为发家致富的唯一出路。盛美村为此开办了一个专门教小孩英语的学校。
亭江华侨联合会主席郑廷勇亦是在1990年代经郑翠萍帮忙出去。他记得那时候邓小平刚刚提出改革开放,“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还醒目地刻在马尾区政府的大厅墙壁上。郑廷勇提及邓小平不无感念,“邓小平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改革开放的信号被沿海的福州人民接收到,这里的人们从先辈开始便不断离家远行拥抱广阔的世界,“我爷爷那辈就出去了。”郑廷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