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设生态省:打出生态与民生双赢好牌

2014-03-27 16:38:1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5.95%,连续36年全国领跑;

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98.4%;

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全省2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5%;

作为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的省份,过去一年,“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落户福建,不仅归功于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生态系统,更因为从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以来,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快马加鞭。

因为我们深知,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建设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而生态优势,正在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造林,从山上到山下;绿色,从乡村到城市——

开门见绿,为百姓打造宜居环境

3月19日,福建在全国首创的生态旅游景区“清新指数”对外发布,这项涵盖景区内PM2.5指数、负氧离子实时值的指数,在全国各地深陷“霾”伏之时备受关注。

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的背后,是全省干部群众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付出。

如何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造林护林是生态建设的“牛鼻子”,我省始终没有放松。据统计,2011年到2013年,我省累计造林1360.7万亩。今年,全省计划完成造林绿化530万亩。

造林绿化,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2010年,福建启动“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重点从山上为主转到山上山下统筹,让森林进城、上路、下乡、入村,为百姓打造出开门见绿的宜居环境。4年来,全省累计投资312.7亿元,完成“四绿”工程造林439.9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县城)19个、绿色军营231个、绿色校园1245个、绿色开发区109个、绿色乡镇409个、绿色村庄5027个;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2万多公里。

如今,在农村,长泰县岩溪镇高濑村村民黄陀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带上锄头、水桶到附近的应宫公园里浇花、除草。村里结合“四绿”工程,投入22万元“种”出一个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公园。看着树木一天天长大,村子一天天变美,老人说:“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在城市,厦门市首条绿道——长约20公里的海沧湖绿道,种上了郁郁葱葱的小叶榕、夹竹桃和芳香四溢的茉莉、白玉兰,市民们徜徉湖畔,尽情享受绿色发展的成果。

2013年,全省城市绿地率达38.7%,城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153.24公顷,新增绿道500公里,13个市、县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设市城市均为国家级、省级园林城市目标。

在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同时,八闽大地正朝着宜居宜业的目标前进。今年初,我省提出争取用五年时间在全省打造若干条10公里以上特色景观带(廊道),创建一批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完成“六江两溪”流域和旅游景区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质量。今年将推进“点线面”拓展延伸,打造100个城市完整社区、整治1000个村庄、树立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建绿道1000公里……

“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令人振奋,《若干意见》提出要把福建建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党校教授雷弯山认为,应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打造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家园。

肯“出血”,敢“割肉”,念好“紧箍咒”——

制度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省委书记尤权的这席话,表明决策层对绿色发展路径的清醒认识。

德化陶瓷业的发展,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历程。

作为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德化,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烟囱林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降至50%左右。

从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再到天然气烧瓷,两次能源革命后,全县98%以上的陶瓷企业用上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眼下,县里正全力攻关用微波辐照来代替传统的热源。

德化还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生产工艺,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废石膏、废陶瓷,尾矿也被充分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色釉和尾矿陶瓷等产品。据统计,德化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3年,全县实现陶瓷产值150.1亿元,同比增长20.7%,成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探索和破解这一难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发展。生态优先,已成为各地的发展共识。

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700多家石材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开拓了空间,也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的食品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印染业称雄业内的石狮市,迈入“蒸汽时代”开始倒计时……

在发展与保护这场持久战中,我省既肯“出血”,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也敢“割肉”,对落后的老项目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

皮革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也是长期令人头痛的污染大户。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在这一国内最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下,昔日“老大难”皮革行业华丽转身。2012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20%。

以制度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福建先行先试。2010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给不少领导干部戴上“金箍”,环保监管成为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未完成环保任务的“一票否决”。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建立乡镇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民生、安全等统一指标外,设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特色考核指标,杜绝为了追求GDP盲目引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的可能性。

2013年6月,“先礼后兵”的环保约谈机制启动。短短两周内,省减排联席会议办公室逐一约谈了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31个重点企业、1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今年3月,因减排任务未完成,闽清县、莆田荔城区、福鼎市和厦门水务集团被环保部门亮“红牌”,实行环评限批“一票否决”,所有相关建设项目将不得上马。

为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是多年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003年起,九龙江流域率先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随后推广到闽江流域,由位于下游的厦门、福州分别对上游龙岩、南平等地进行补偿。目前,闽江流域每年用于上游补偿费用共计1.5亿元,九龙江流域为1.4亿元。国务院《若干意见》还提出,将在闽江源、九龙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提出要研究建立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我省GDP年年增的同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实现“四降”。

青山绿水,天赐之福。福建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沿着绿色发展道路继续大步迈进。

靠山吃山,靠山不“吃”山——

顶层设计,打出生态与民生双赢好牌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

“钱往山区拨,人往沿海走;沿海兴产业,山区护生态。”2013年初,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我省出台《福建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而这一办法,也让山区与沿海站在一条更加公平的起跑线上。

但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内的百姓,一样要致富,怎么办?

2002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对武平林改作出重要批示,给予肯定支持,福建林改在全国率先走了一步。山林成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高涨。近几年,通过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推行森林综合保险,降低林农经营风险、引导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林改成果。

走进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的生态公益林,错落摆放的蜂箱直映眼帘,蜂农们正忙着采收蜂蜜,清香阵阵。

这片依山的林子是村里的生态林,“砍不得、卖不动”,多年来林间空地一直闲置着。在当地农林部门的引导下,村民张春长率先发力,利用林间空地养蜂50多箱,迈开了增收路。

“当年养殖,当年便有收益。蜜源充沛时,一年有六七万元!”聊起致富经,张春长一脸幸福,“林下养蜂,不仅解决了种植生态林短期无收益问题,同时通过蜜蜂采花授粉,方圆两公里内的瓜果生长都将受益,可谓一举多得。”

闲地变热土。福安因地制宜,摸索多种林下种养模式,一改经济效益微弱之弊,让67万亩生态林焕发出生机。

2013年,《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和林下经济利用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完成。省级财政从当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对林下经济发展予以补助,市、县(区)财政同期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在利好政策鼓舞下,各地涌现出林药、林菌、林竹、林果、林花、林苗、林蜂、林禽、林脂等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以短养长、立体经营,逐步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还形成了一批“森林人家”示范旅游路线。

山,还是那片山,但不砍树也能致富。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方兴未艾,打出了一张生态、民生双赢的好牌。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不冲突。”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乡长钟立强向记者描述了霍口乡从一个养猪村到生态旅游村的转变。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81%的乡村,养殖业曾是当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然而,由于严重污染水源,2012年,当地政府痛下决心,拆除800多个养猪场。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起食用菌、毛竹、油茶、中草药、苗木、茶叶等特色产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农之歌畲山园”休闲农庄,发展集山地养殖、果蔬种植、淡水养殖、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2013年,霍口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9%,乡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县第一。

2013年8月,针对山海发展不太平衡的问题,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多地处山区和水源保护地,生态环境好,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省委书记尤权强调,全力扶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绿色开发理念,提高项目引进门槛,把好项目环保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造林绿化等工作,把加快发展与生态建设统一起来。

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福建生态省建设,正开启新篇章。

编辑: 宁波 标签: 生态省

精彩热图

福州:海峡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三只小熊猫启程赴台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