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打车软件下调补贴 烧钱战燃到“手指”
加价打车才接单,这样的软件不用也罢。(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何无痕
2014年3月4日晚,快的打车第二次宣布调整补贴。3月7日,嘀嘀打车也宣布调整补贴方案。与以往相比,这次两大软件对于补贴的调整俨然“低调”许多。毕竟,这次调整补贴的主题不再是提升,而是下调。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这场持续数月的打车软件烧钱战将近尾声,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乘客和司机的打车习惯,是否会随着结束的补贴一同消失?面对各方压力,不再烧钱的打车软件又将如何继续?
加10元小费才接单
打车软件不划算
近几天,仅有的三次使用打车软件的经历,都以半个小时的徒劳等待而告终。也因此让杨女士对打车软件的“好感”荡然全无。实际上,随着两大软件对于补贴的进一步下调,司机使用的热情也不再像以往那么高涨了。“你要用打车软件,至少得加价10元。”一位出租车司机给杨女士一语道破最近的行业“潜规则”。
伴随着补贴缩水,打车越来越不划算,成为不少市民近期内的共同感受。事实上,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一直广受诟病。本来执行标准价格的正规运营的出租车,在打车软件介入后变成一场小费的比拼。虽然小费的自主权掌握在乘客手里,但当司机不加价不愿接单的情况下,乘客有时只能选择被迫加价。这样一来,反而把乘客逼入非常弱势的地位。
“嘀嘀”上车刷“快的” 两个软件一起用
“刷单”的情况同样也在愈演愈烈,下降的补贴让司机和乘客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省钱新模式,而相约好的刷单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刘先生说,他乘坐出租车时就听见司机抢单后被乘客取消,原来该乘客正在跟一位司机共谋“刷单”——使用嘀嘀软件上车后,再用快的软件刷一单,让眼前这位司机接单,这样既能为自己省钱,也能让司机挣钱,双方“受益”。
为“刷单”成功,乘客和司机们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些新“暗号”,如在地点栏添加类似“123”的数字——“大家都懂,只要地点是数字肯定是刷单,我们不接的。”的哥时师傅这样说。
据打车软件行业人士公开称,仅一段时间内就发现2万个“作弊”案例。
禁令形同虚设 司机照用不误
根据运管部门的通知,发现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操作手机或使用手机智能召车软件的违法行为,将依照《厦门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诚信考核暂行办法》规定,扣诚信分数2分,并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学习班。
在运管部门下发禁令后,各出租车公司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如厦门市坤驰联合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3日就下令司机禁止私自使用打车软件。昨日记者随机拦了一部坤驰公司的出租车,一上车,嘀嘀打车的提醒音就不绝于耳。这位“顶风作案”的沈师傅说,他已经得知公司有出台相关的禁令,但目前还是先使用着。“只要在行车途中不抢单就可以了。”打车软件的补贴虽然变少了,但在沈师傅看来并没有太大影响,“说实话,像我也没有真的很依赖打车软件,反正路边招的客人也载,打车软件的也接。再加上高补贴每天也都有限额,并没有想象中的暴利。”
而海峡出租车公司的徐师傅这两天明显感受到了随着补贴下降而开始流失的用户,“之前一天可以接个四五十单,今天接到你才十几单。”他告诉记者,禁令下来了,不少司机确实在使用打车软件上有一定顾虑,“等活动结束了,可能就直接卸载了。”
【记者手记】
打车软件
该往何处去
这一个月来,两大互联网巨头的“血拼”,确确实实让乘客们吃到了“免费午餐”。但打车软件本身的优势,却被资金的刺激所遮掩。
在这场打车软件所引起的硝烟背后,我们必须肯定,打车软件实现了一个乘客与司机之间信息的实时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司机空车,乘客空等的情况。同时,它也在乘客和司机之间多建立了一层联系,无形中多了一道保护——市民林小姐就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但通过打车软件上所留的电话,很快找回。
当这场烧钱之战降温,打车软件该向何处走?3月2日,快的打车宣布启动老人关爱计划,将会在北京试点包下5辆车,安装一部400电话,50岁以上的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费接送。而嘀嘀打车也将在成都试点开展类似活动。从这些新活动里,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转型,从“烧钱”到“烧温馨”,赤裸裸的金钱攻势开始向人文关怀转向。事实上,在新技术发展之下,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困境同样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一层面上,司机们开始意识到打车软件的优势及便利,这对本土平台程掌手机召车其实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遗憾的是,面对外来软件的“挑衅”,程掌一直都未采取动作。而这次打车软件烧钱战的“退烧”,它们是否能抓住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