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最后一家“国”字号理发店 今年6、7月将消失

2014-03-03 19:46:14 来源:东南快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承载当年美好记忆有身份的人常光顾这里

这家国营理发店,开始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店里那三张铸铁的理发椅可以说是这家店的历史符号,它们的工作时间有60多年了,每个的体重都有上百斤。这些东西也陪伴着杨国增度过了34年的岁月。斑驳的一切,却从来没有浇灭过杨国增对这家店一直持有的自豪之情。

“以前,有很多老干部和开着车的总经理这样有身份的人,经常光顾这里。”杨国增说话的时候,正手拿工具,望着理发椅面前的镜子,面带微笑。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清楚地说明了中平理发店往日的辉煌。

“那时候是不允许私人开理发店,理发师在那时候也是很吃香的。”杨国增说,那时候中平理发店,面积有100多平方米。邻里间从刚出生的婴儿到90岁的老人,凭票理发的公司职工,还有慕名而来的年轻男女,由于顾客人数很多,即便有18张铸铁理发椅,18位理发师傅,顾客仍会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前面一个人刚下来,后面排队的就坐上了凳子。理发师一天剪下来,脚还是站得疼。

杨国增说还有不少外地人专门来中平理发店当学徒工,就是为了学这里的手艺。“在当年,没学满2年半,通过考试,可当不了正式的理发师。”从杨国增自信的笑容里可以看出,他对中平理发店的自豪一直没有消退。

杨国增回忆,当时发型也很简单,男的不是三七分,就是平头。女孩子不是麻花辫,就是齐耳短发。即便是时髦的“大波浪”、“爆炸头”、“大背头”等,只要踏进店里,然后报上名来,他们这里的理发师就会三下五除二搞定。

“不少年轻男女听说中平理发店的师傅手艺好,都特地从大老远倒腾了半天的路才到。烫完后,都直夸自己跟画报上的人一模一样。”对于中平理发店当年的热闹和名气,坐在长椅上的林老伯也忍不住插上一句,中平理发店承载着很多人当年的美好回忆,甚至还记录着当时那些城市男女,对那些年的潮流时尚的探索与追求。

编辑: 刁云娇 标签: 拗九粥 龙抬头 咸粥 理发师 理发椅

精彩热图

福州:海峡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三只小熊猫启程赴台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