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西山村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
新华网厦门12月3日电(记者孟昭丽)两个多月前,厦门海沧区东孚镇西山自然村的中心还有一个猪圈,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紧挨的鱼塘多年淤积,藏污纳垢。
如今,猪圈变身凉亭,鱼塘化为清池,石拱桥倒映水中,龙眼树送绿岸边。周边村民的房前屋后修整一新,到处鸟语花香。
62岁的村民吴水全说:“这些都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民自己做主建的。”
106户人家的西山自然村是海沧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试点之一,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政府变大包大揽的“为民做主”为因势利导的“让民做主”,从而带来西山村的巨变。
“8月份,海沧区和东孚镇几位领导过来,和村民一起商量,看如何让西山村更漂亮。大家一听特别高兴,不仅提建议,还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花甲老人谢永良说。
村中心的猪圈令周边村民苦不堪言。试点开展后,左邻右舍的评议让圈主陈益兴坐不住了。9月中旬,他主动拆除了猪圈,捐出了地块。
鱼塘承包户刘菊花的承包期还有8年,她主动无偿让出鱼塘。她说:“现在大家都把房前屋后建得跟小花园似的。我那鱼塘淤泥那么多,确实不美丽。”
公园怎么建?村民说了算。最初设计的是木亭子、木栈道和木护栏,村民提出木头日晒雨打容易坏,现在都改成坚固耐用的石头水泥建筑。
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投工投劳,捐钱捐物,无偿让出房前屋后杂地3000多平方米。外村人也深受感染,东孚玛瑙企业家杨京伟捐3万元建石拱桥,村里经营苗圃的龙岩人陈东升送来价值3万多元的花卉。
建好后的凉亭、池塘取什么名字?区领导希望请名人帮忙,但村民觉得自己感受最深,还是决定自己来。
“凉亭就叫‘和谐亭’,国富民强才有和谐社会,而且和谐的发音在闽南话里正好是‘齐心协力’的意思。”谢永良说,“池塘就叫‘金银潭’,土了点,但实在,和谐社会要有物质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