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装备破万元 手机电脑成标配
厦大迎来4700多名新生
拖家带口,手拉肩扛,头上渗出汗珠,脸上却满是笑容,昨日的厦门大学校园里,迎来一批充满朝气的“新面孔”。厦大本科新生于昨日开始报到,今年将迎来4730名本科新生(不含境外生)。
今年厦大大一新生报到,呈现出别样的风景。这风景,就藏在每一个新生的行李里——天南地北,繁简不一。昨日,记者走进厦大本部和翔安校区,为您讲讲行李背后的故事。
最“奢华”:
手机电脑成标配入学装备破万元
昨天上午8点半到9点,厦大本部迎来了新生注册报到的高峰。在人群中,本地人小黄和妈妈、阿嬷守着一个行李箱和两个袋子站在门口,等着爸爸停车。这一家四口并不显眼,但小黄的行李则堪称“奢华”——新换的苹果手机4000多元,刚买的苹果电脑8000多元,就连行李箱也花了4000元。单单三样,开销就将近2万元。妈妈说:“女儿上大学,该买的都得买。”这上万元的行李,基本算是“身价”榜单上的“富豪”级别,记者了解到,手机和电脑成了大多数新生的必备物品。
新生大军中,爸妈加孩子的三人组合最常见,行李大多是两个箱子和一个包,所以一堆放置在路边的五件行李,立刻引起记者的注意。小秦和爸爸去找新生接待点,只剩妈妈陆阿姨守着双肩包、编织袋、行李箱,“重量级”的就有两件。陆阿姨说,开学前特意给女儿买了两三套新衣服,还配置了新电脑和手机,再加上来回路费,花了近两万元。
最省钱:
一家三口一个箱 开销不到一千元
通往厦大本部凌云宿舍区的拐角处,刘妈妈拎着床垫、被子和日用品,等得有些心焦。“儿子和他爸去取行李了,等着一起去宿舍。”刘妈妈说。今年刚考上厦大物理系的刘迪文,在妈妈眼中是个会省钱的乖孩子。从湖北来厦门前,儿子压根没说换手机电脑,就连新衣服也没买一件。没多久,刘迪文和爸爸拖着一个行李箱跟刘妈妈会合了。那个中等体积的拉杆箱,就是一家三口从湖北带来的行李总和,刘妈妈守着的日用品则是刚从学校超市现买的。算起入学首日的开销,刘妈妈笑着说,除了来回火车票,“估计花了不到一千块吧”。
在厦大翔安校区,背着一个大行李包的贺女士很显眼,但那个包是她和丈夫去福州打工的“装备”,儿子谢兵的行李只不过是几件衣服。他们一家来自贵州遵义的小山村,因为家里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所以夫妻俩送完谢兵,还得去福州打工。
“我们坐了30多个小时的汽车和火车,路太远,东西带多了不方便。”贺女士说。入住宿舍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基本都是在学校超市现买的,一共也就花了700多元。他申请了助学金,开学后还打算勤工俭学。
最齐全:
大到被子和电脑 小到衣架保健茶
当记者昨天上午在厦大翔安校区,翻开陈女士给儿子打包的行李时,顿时惊呆了,那是一种几乎把家搬来的气势。除了大包里的床上用品和必备衣物外,陈女士还带上了洗脸盆、桶、衣架、水壶等,衣架还分晾衣服的、晾裤子的和晾袜子的。抽纸、笔芯和儿子蒋艺超常喝的保健茶,陈女士一并备好。
“我们住漳州,开车来方便,就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了。”陈女士说。生活用品准备得很齐全,不过儿子蒋艺超懂事,电子产品的开销倒不是很多。“手机花了一千多元,笔记本电脑是亲戚送的,也不贵。”陈女士说,“孩子不能学会乱花钱。”
本报记者 张明蕾 卓悦佳 见习记者 何无痕 林露虹
花絮
单枪匹马
西藏姑娘横跨中国
在三五成群的新生报到人群中,拉着个小行李箱的尼玛拉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站在新闻传播学院的迎新牌下,等待着志愿者的指引。从西藏到厦门,尼玛拉姆一个人完成了几乎横跨整个中国的旅程。她说,因为路途太远,爸妈又都要上班,就自己坐飞机来报到。“这没什么。”
全家动员
“一门女将”护送儿郎
“家长大军”里,爸爸等男性角色几乎是团队的固定阵容,可男生小李的亲友团里清一色是“女将”。“我是他二姨,这是他姥姥和舅姥姥,孩子和妈妈去办手续了。”在厦大翔安校区的校园里,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孙女士向记者一一介绍着。
小李幼年丧父,是姥姥靠着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把他拉扯大的。李妈妈身体不好,所以小李读书一直由亲戚们资助。尽管黑龙江离厦门很远,可厦大是小李梦寐以求的学校。如今孩子得愿以偿,几位“女将”说什么也要亲自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