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旅游业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这样的判断,基于两方面的数据。
一是世博会游客7000万人次的目标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是世博会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将创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录;
二是来自旅游业自身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世博会游客将为酒店、餐饮、交通、通信等13个相关产业带来效益,而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会带动相关行业增收约4.3元。
事实上,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举办期内,还表现在举办前的促进作用和举办后的后继效应————它不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将催生一批新的旅游业态,培育、拓展新的旅游市场,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在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下,世博会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战略契机。
(一)
在国际旅游界,有一个共识:以国际盛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短时间里带来游客的大量集聚,这将有力推动举办国家或者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
世博会100多年的发展史上,这一效应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世博会举办城市,在成为全球瞩目焦点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不妨回顾历届世博会游客数据: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参观人数为1900万;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吸引了3887万人参观;而1970年大阪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参观者的最高纪录6422万人次,其中日本观众达6200万人次。
这一历史纪录,有望被2010年上海世博会刷新。7000万人次的游客,无疑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于为这7000万人次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的上海旅游业,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黄金机遇。
在对接世博的过程中,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等地也将分享“世博旅游”的盛宴。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世博会期间,95%的外地参观者将有住宿需求,38%的客流会继续停留在长三角区域游览,这将给长三角地区周边的景区、宾馆、餐饮、交通乃至休闲场所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此外,山东、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区市都纷纷瞄准世博商机,早早开始筹划世博旅游对接的举措。针对世博会游客中的“二次旅游”,贵阳10家旅游企业与上海20家旅游企业分别签订了世博旅游合作项目,在上海共同启动了“2010畅游贵阳体验游”;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异的海滨生态旅游资源,山东日照推出了“观世博、游山东、来日照”为主题的六大旅游产品……
目前,围绕世博主题的一系列旅游活动正在持续升温,各地世博旅游热潮也在不断涌动,一个庞大的世博旅游经济已现雏形。
(二)
在世博旅游风生水起之时,一场对上海乃至对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的考验也在同时展开。
利用筹办世博会的契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各相关城市不断改善当地旅游业基础条件和硬件水平。与此同时,各地通过对世博旅游的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世博旅游盘活了分散在各地的旅游资源,提高了旅游产品的质量,也为旅游业转型发展拓展了空间。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新交通枢纽站、外滩陈毅广场、浦东白莲泾集散中心这些人员密集地区,增添了不少新颖别致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原有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也通过改扩建,设置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等,目的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
这只是上海市旅游局为了以更新的面貌服务世博、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举措之一。据悉,作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与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实现了网络无缝对接————每一个地级市的游客都可以通过当地集散中心购买到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启动的“世博旅游票兑换凭证”,来沪后可在多个发车点免费搭乘集散中心大巴前往世博园。
不仅如此,苏浙沪两省一市旅游局还精心设计组织了96条“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把长三角地区作为“放大的世博园区”,引导来自世界各地的世博游客亲身体验长三角地区旅游魅力,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多重内涵。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沪苏浙三地旅游部门还联合建立了长三角世博小语种导游员信息库和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上贮备了1000名小语种导游,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要。上海市旅游局还专门选拔培训了100名优秀导游员,组建“世博金牌导游服务队”,为中外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上海市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城市旅游服务系统、旅游应急与救助服务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等陆续投入使用,一个覆盖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已经初步构建,将有效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
根据历届世博会的经验,上海世博会的综合效应,绝不会局限于现有的5.28平方公里园区,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将分享到世博带动效应。
专家认为,世博会本身就是品牌,其对旅游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和放大效应,它能大大提高我国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树立“中国旅游”的新形象,对旅游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世博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活动旅游,它所带动的7000万人次的大范围旅游,本身就蕴含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变化,即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过渡,从过去单纯的生活型服务向混合的生产型服务、公共型服务转变,从固有业态向新兴业态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产业融合”的发展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关联度也不断提高,旅游业完全可以用一种开放的方式实现对各行业间的渗透与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世博会还能巩固城市旅游基础支撑,重构旅游资源,推动产业互动,提升旅游形象,实现旅游城市功能的重塑。以日本大阪为例,在举办1970年世博会之前,大阪是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城市,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工商业企业。借助世博会的召开,大阪确定了建设后工业城市的“国际集客城市”的旅游发展目标,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等新兴现代服务业。目前,大阪已成为日本第二大商务旅游城市和金融信息的枢纽。
业内人士认为,世博会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契机。上海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与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娱乐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世博会打造了一个集会展、商务、旅游等于一体的共生发展的平台,这将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商务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上海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
此外,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旅游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内涵。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