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道德模范、大连理工大学新疆民族班班主任邵春亮告诉记者,该校电信学部的孙效里老师对学生有颗火热的心,有时间你去采访她。1月30日下午,记者在理工大学采访了孙老师。
几十年既教书又育人
孙效里是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教计算机课的女教授。从1976年开始,她在讲专业课的同时兼班主任。30多年来,她把学生当儿女一样,有的学生家在偏远农村,放寒假在学校待着。她就隔三差五把学生叫到家中吃饭,给学生钱买衣服。
2011年3月,孙老师年满60岁退休了。她90岁的老母亲患病长期住院,独生女儿的孩子不到2岁。开发区某高校聘请孙老师去讲专业课,月薪5000元,孙老师谢绝了。理工大学聘请孙老师为学校教学咨询督导员,担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她痛快答应了,表示要为学校奉献余热,为学生奉献爱心。
孙效里先后获得“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奖章”、“2007年辽宁十大教育风云人物”等荣誉。
3年找500多学生谈心
孙老师对学生“挂科”问题特别重视。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孙老师就去找教务处老师,要考试不及格学生的名单,给学生打电话,请学生到自己办公室唠唠。为了联系学生,她每月电话费多花300多元。
有个男生,再有1年半就毕业了,还差12学分。孙老师知道后为他着急,多次打电话约他,他不愿谈。孙老师就去查他的课程表,知道他周五第5、6节没课。周五下午又约他,他终于答应下周一晚上谈。两天后孙老师就感冒发烧了。周一晚上,孙老师提前来到办公室等候这名学生。这名学生来了,他告诉孙老师,因为父亲出事“进去”了,自己无心学习而“挂科”。孙老师多方开导他,帮他研究如何选课补考,与他谈了2个小时。后来,这个学生补齐了学分,如期毕业了。
从2011年3月以来,孙老师先后与500多名学生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