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青年人到中医门诊做针灸、拔罐等治疗。摄影记者王博
还没到下午一点的上班时间,大连中医药学会门诊部的诊室外已经排坐着20多位患者,不仅有老年人,还有中青年人和孩子。副主任马超这样概括他的年度印象:中医养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而且2014年中医外治疗特别热,许多中青年人定期来做药浴、熏蒸、针灸、拔罐等治疗,我怎么觉得以前在美容院里保养的人都跑到中医诊所里来了。”马超,作为大连中医群体中的一员,和许许多多同行一样,见证了中医的民间热度。
诊所里的常客们
76岁的于大爷一边脱衣服一边和马超打招呼,一看就很熟悉,“我家就在附近住,每周都来两三次,找大夫给把把脉,或者开点药调理调理。”像于大爷这样的常客不少,还在等候的李大妈也是,她说就爱闻这里的中药味道,“我是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了,就来和大夫聊几句。”相比这些有慢性疾病的“老药罐”,常客行列中还有不少中青年人,甚至还有不少小孩子。
从这一年接诊情况看,马超的患者年龄跨度也变大,“以前来的多是老年人,现在中年人把中医外治疗当成保健,还有一些孩子来治疗湿疹。”马超归纳了门诊“常客”的四种类型:一、二都是传统型,身患慢性疾病的“老药罐”和一些癌症患者;三、四则是新加盟型,开始懂得保养的中青年人,和一些不想吃药打吊瓶的小患者。一般老年人一个月的调理消费在300元左右,中青年人视具体情况不同消费在500元至1000元。
被“压”病的中年人
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人也开始寻找中医,这个变化让门诊部显得有些拥挤。马超介绍,这些上班族多是来做中医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压力。2014年很多行业工作压力非常大,在患者讲述病情的时候,马超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位36岁女患者让马超印象深刻,“脸上总长痤疮,还伴有口臭。每次来问诊时都戴个大口罩。”马超给她做了调理,可是过了三个月患者又来了。“其实问题的根源就是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时间紧张,胃口自然不好,所以就想吃凉的和辛辣一类有刺激性的食物,反过来更加重了胃肠的不适。反复循环,脸上起了痤疮,口腔生出了异味。”
上火和压力引起的疾病,有些是生理直接反应,但更多的则是因为患者用不当的生活方式缓解压力。看着这些同龄人深陷压力,马超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方法,但是往往不久他们又会因为同样的情况再来,这让马超很无奈,“说实话,我觉得‘管不住自己’才是最大的病因,从我这里看,有压力的人太多了,但是因为有压力就宣泄,这对自己特别不负责任。”
中医也不是万能的
医患之间的顺畅沟通,是治病的关键。马超说,对患者来说,一上来就急切地滔滔不绝自己的感受,容易混淆医生,“比较好的方式是,先简明描述症状,然后平心静气等待医生把脉问诊完毕,再补充询问自己心里的疑惑。”“中医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有位老年人患的是急性阑尾炎,也希望喝中药治疗。“费了好大劲劝说老人,才到医院去做手术。”还有的老年人没事来把脉,一定要求医生给开点药回去喝。事实上,中医不建议没毛病乱喝中药。也有不少中年人,自己在网上查古方,来到门诊就让医生给配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才能用药,否则再好的药起的也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