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天气加强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本报记者王华摄
冬至已过,“三九”天来了……
早睡晚起晒太阳 平心静气防过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天。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而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将开始进入“三九”天的深冬模式。《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间。
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王利建议,此时应运用养生之道,顺应自然变化进行调理。首先要起居有常,早睡晚起,充分休息。专家指出,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要注意防寒保暖,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护。同时,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同时,冬季养生要静气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要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愉悦。
食物温性宜清淡 少食寒凉呵护胃
专家提醒,冬至后,可多吃些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天气寒冷,要特别注意对胃的呵护。不要暴饮暴食,以减轻胃的负担。温食是暖胃最直接的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大有裨益。
饮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牛羊肉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还可多吃些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杏仁之类的坚果,因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适量多吃水果,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橘子、龙眼、苹果、桂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呼吸道疾病高发 防寒保暖勤锻炼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此时,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在日常养生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预防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的地方。要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冬天由于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孳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不少人感觉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其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最大。多喝开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均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冬练三九”。严寒天气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关链接
冬至过后吃点啥
麻油拌菠菜
材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萝卜
材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材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天麻炖乌鸡
材料:乌鸡1只,天麻25克,川芎、白茯苓各10克,姜片、料酒、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