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 尽显风流
【数字点击】企业境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境外投资项目由3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70多个,协议投资金额由不足1亿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5年增长了20倍。
大连市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发展,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完善了《大连市企业“走出去”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大连机床、大橡塑、远东工具等一批海外并购科技型企业实现重要突破。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900万美元以上,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7个。企业境外投资队伍不断扩大,大连港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国合集团等大型国企和国有控股公司竞相迈出国门,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为境外投资的主力军,投资企业数量占比在九成以上。
通过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大连企业大幅度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美国、德国两个项目,获得了高速钢世界四大品牌和北美洲27%的市场份额;万达集团以12.1亿美元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大连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从单一的基础设施领域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成套设备、工业生产、设计咨询等高端领域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继续巩固非洲等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北美、南美等市场也得以较快发展。
不断深化对外劳务合作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保障和服务作用,对外劳务合作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外派劳务基地网络建设,建成5个外派劳务基地。 2008年至2011年间,全市派出劳务人员5万人次,劳务人员工资总收入每年都在1.5亿美元以上,累计达6.3亿美元。
沿海开放 龙头劲舞
【数字点击】大连市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占辽宁省42个园区总数的45%。截至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217.1亿美元,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大连市以及辽宁省沿海重点园区的70%以上。
大连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转型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黄渤海两岸培育的一大批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点园区,已经成为大连经济的新“增长极”。
以沿海重点区域为支撑,大连市突破要素和空间的制约,按照多中心规划、组团式开发、链条式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城区、黄海城区“四大组团”,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V”字形拓展城市空间,把以行政区为界限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功能经济区为板块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功能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互动发展,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形成各具功能和特色的经济区,实现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全力推进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工作,促进制造业布局向北转移,重大设施建设向北推进,城市服务功能向北延伸,开工建设了渤海大道、城市地铁、轻轨、新机场、港口、新老市区跨海大桥等项目,打造全域“一小时经济圈”。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被纳入“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抢占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先机;大连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并成功封关运作,极大提高了保税区及大窑湾港的国际化功能;旅顺口区、长海县全面开放,大连的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
突出主题概念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结合产业定位,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先后引进了1.56亿美元的瑞姆工程配套项目、1.35亿美元的中海现代服务业配套项目、1亿美元的韩国浦项IT软件园项目、1000万美元的安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保税区主功能区以汽车整车、外资基金和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为招商主攻方向,引进外资项目39个,内资项目477个,斯巴鲁汽车、黑森林生态卫星城、东北最大的单体冷库等内外资项目纷纷签约或落地。
在吸引内资上,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大连中远造船项目是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制造基地也在旅顺落户。普湾新区去年开工建设的超大型房地产项目——大连万科海港城总投资达到17.1亿美元,一期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上海瑞华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也落户普湾新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目前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造船海洋工程、中国国电电力集团的能源中心、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江苏恒力集团长兴岛石化及配套纺织项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一体项目、光汇石油的国际现代化石油储运基地等项目进驻。
目前,大连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已发展成为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生活便利的特色产业区,成为跨越式发展的新载体和重要引擎。蒋晓冰夏杰 记者/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