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化取向的大胆探索,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正是民营经济及其它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改变了一大二公的僵化经济结构,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同时,民营经济也逐步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超过六成,创造了逾八成的就业岗位,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需求萎缩、市场低迷的窘境中,民营经济较少得到宏观政策的支持,中央四万亿投资大量流向央企和大型国企。据统计,2009年全国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落后4.4个百分点,比国有单位落后16.6个百分点。2007-2008年沿海民营企业大规模内迁以寻求市场机会,2009年民营企业在航空、钢铁、煤炭、公路等行业再掀新一轮退潮。民营经济拥有话语权的依然只能在轻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服务业两个行业,而国有经济依然在五大基础产业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包括能源资源,交通电力,公用事业,金融,文化卫生等,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都在90%以上。2006年中央企业利润突破一万亿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实现利润1.34万亿元。国有企业不仅在基础行业积极拓展,甚至向房地产等竞争性行业大举扩张,创造了不少新的"地王"。这种“国进民退”现象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存在巨大隐忧。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我们知道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进民退”现象愈演愈烈。在当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民营经济主要面临哪些发展困境?

颜延龄:首先,制度歧视,资源错配。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却占有了较少的土地、矿产等物质资源,也难以在国有经济占主导的行业获得公平进入的机会。经过1982,1988,1999三次修改宪法,民营经济逐渐有了合法地位,“非公三十六条”更是使我国在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上又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完善和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是,由于缺乏一份向民间资本开放市场的“时间表”,也没有可操作的程序规定,一些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仍然存在,如银行、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等行业,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资本短缺,融资困难。民营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困难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民营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以及在公司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筹款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依然存在。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难,在基层落实难。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担保难、成本高。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比较突出。除少数大企业集团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据国家金融统计报表反映,我国对小规模民营企业贷款的比重还不足贷款总数的1%。与银行信贷相比,证券市场对民营公司的开放度更低,即使是十分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等融资手段也极为困难。虽然近年来,管理层摒弃了限制民营企业到主板上市的做法,但入市门槛较高,只有少数扩张较快的民营企业集团才直接或间接地挤进“主板市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这种渠道直接融资。二板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要求。民企债权融资也排在国企之后,政府提供的银行技改贴息贷款、国家科技发展基金、加速折旧减免税收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也往往与绝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无关。民营经济间接、直接融资的渠道都比较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先天不足,管理落后。相对于国有企业60多年的发展历史,民营企业只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资本积累,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和使用,品牌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整体上民营企业规模分散,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民营企业的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降低了社会信用评价,给自身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为了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促增长”的方针,您对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有何政策建议?

颜延龄:民企的发展,首先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要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限制,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战略和政策基点,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把重点转移到加速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来,使民营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战略环境。确立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成份定位的新意识,清理现行的与世贸组织要求、市场经济规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民营经济投资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凡是竞争性行业,都应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目前仍然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传统垄断性行业,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适当方法允许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凡属已经和将要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对民营企业开放。制定并颁布《民营企业投资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法》、《民营企业投资产业目录》。

其次,必须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对一般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对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构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推动居民储蓄投向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保险机构实施或由地方财政出资并及时进行补偿,以保持担保基金金额的动态平衡;支持区域或行业投资机构联合成立担保组织,支持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以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构,为区域内、行业内、群体内的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推行国内BOT等投融资方式,建立多极化的项目融资体系。加快民营银行的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在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条件下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疏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改制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新兴企业的融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要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扩大创业版市场,加快开放地方柜台产权交易市场,使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能通过地方柜台产权交易市场兼并重组或进行转让,通过吸纳风险投资、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及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只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还需要社会服务体系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协调和良好组织。您对社会服务体系及民营企业要不断健全发展有何建议?

颜延龄: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尤显得重要。大力鼓励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支持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的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市场的中介组织参与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规范职能,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资金融通等方面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实现民营经济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落实“非公三十六条”原则,并制定可操作性细则。

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民营企业的素质状况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民营企业要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企业管理,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引进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更好的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以良好的信用和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谢谢您接受中国日报网的采访。

颜延龄:谢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