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盆景工程”
2015-12-17 09:11:00
 原标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盆景工程”

  ■何辉

  信息化是管理的新生命线。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打造符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需求的服务感知型数字校园这一目标,力促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定位、理念、思路和模式等转变,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院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时代在呼唤:推行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快管理升级的时代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水平越来越成为管理的生命线。推动管理信息化可以优化资源共享,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全院部门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促进科学决策,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保障;提高人员素质,促使传统管理人员更新理念,提高水平。

  二是提升教学水平的迫切需要。建设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存在较多问题,诸如项目千变万化,无法随地认知;项目周期漫长,无法随时跟踪;建成结构隐蔽,无法随意解构;工地现场复杂,无法随心交替。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破解土建实训的现实瓶颈。目前,土建类专业实训存在一些瓶颈,如重视建设忽视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师资日常培训;项目使用绩效不高,未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信息资源严重缺乏,高职实训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信息资源开发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实训教育的实际需求,等等。信息化建设是破解这些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动力。建设类高职难以实施动态教学,建设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居多,实践教学以静态模拟居多;难以进行个性导训,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较为被动。开展管理信息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五是实现各类服务的美好愿景。推动管理信息化能更好服务师生,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更好服务企业,为合作企业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等信息服务。

  我们在行动:实施五大数字工程

  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面子工程”“盆景工程”,而应作为系统工程扎实推进。

  近3年来,学院大力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投入1700余万元,建成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桌面、拥有5000余个网络节点的校园网络高速路;建成支持119个应用系统的学院私有云平台;建成真正实现“数据流通、身份互通、流程打通”的工作流引擎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取得跨越式提升。在此基础上,学院实施了五大数字工程。

  一是数据跑腿工程。在构建院务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国内高职率先构建统一的业务流程公共平台,梳理重构人事、财务、资产、教务、学工等23个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协同办公,做到数据多跑腿、师生少跑腿,实现近200项业务的一站式在线审批,明确了责任部门、岗位、时间,在提升行政执行力的同时,构建了无需管理的管理。

  二是数据领航工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在各业务系统数据沉淀的基础上,集成各系统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用“一张图、一张表”的方式,盘活数据资产,实现领导的扁平化全局管控,为各级领导提供教学、人事等各类主题实时、环比、同比的数据分析服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是数据质量工程。制订管理数据标准,推进应用过程管控,依托平台技术手段,开展质量动态考核,工程实施后,数据质量维度的完整性提升60%、一致性提升160%、及时性提升11%、准确性提升40%、有效性提升121%,数据质量取得较大提升。

  四是数字课堂工程。打造数字资源课堂,以300多个真实工程为载体,校企开发识图仿真软件;打造远程空中课堂,开发现场教学系统,引入100多个在建项目视频资源;打造虚拟情境课堂,学生通过操作虚拟人物,完成全过程施工管理;打造实时视频课堂,开设在线网络视频平台,实施全程课堂录播和教学监控。

  五是智慧工场工程。运用“互联网+”思维,创设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智慧工场。通过设计理念、建设标准、教学实施、实训管理等方面的自主研发,校企合作共建了智能工程项目现场、虚实一体综合实训平台、施工技术远程现场、校内虚拟植物园等项目,设置智能导览、团队讲解、二维码等自主学习系统,实现虚实对接,方便学生自主实训。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中,专家组一致认为学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校内智能实训工场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变化在发生: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

  一是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学院被确立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构建了学院特色的PBBI管理服务模式,即通过数字化校园个人服务门户(PORTAL)、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网上办事大厅(BPM)、基于数据分析平台的领导驾驶舱(BI)和移动建院(I建院),实现扁平化的全局管控和无需管理的管理。

  二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关键环节,推进教学改革课堂创新,重点探索了仿真数字课堂、远程空中课堂和虚拟情境课堂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2012-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教学业绩考核中均获A级。

  三是人才质量不断向好。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2013届全省毕业生质量调查中,总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二名;2015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建设要人才、首先找建院”在建设行业内已成共识。

  四是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学院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受教育部相关部门指定委托,学院承担了全国技能大赛、创新一体化联盟等官方网站建设维护工作。

  五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互联网+”建筑智慧工场每年接纳校内学生1.9万余人次实践学习,接纳社会人员800余人次实践学习;在全国高职土建类专业教指委会议作经验介绍,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案例入选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学院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发行“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实训/评价系统”,截至目前产品销售额已达800余万元,被全国150余家院校和企业采用,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近5000人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过数年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了信息化管理能力,促进了学院内涵发展,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对区域内的相关院校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系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