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五一小学:建设幸福校园文化 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2015-11-10 06:15:00
 

  新华教育消息 日前,海淀区召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交流会。据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总投入4.5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推动以校史馆、校园雕塑、校园文化墙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全区有34所中小学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目前,海淀区在“十二五”期间培育了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来自海淀区教委的统计显示:目前该区中小学拥有校园文化墙、校园雕塑和校史馆(厅、角)的学校比例,已从2012年的24%、17%、13%提高至现在的100%、81%、74%,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海淀区五一小学始建于1954年5月1日,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高级干部子女寄宿制学校。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从五十年代的“母爱教育”到六十年代的“劳动教育”,从八十年代的“自力更生”到九十年代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无一不体现出“朴素”、“沉静”、“本真”的文化底蕴,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学校致力于将“朴素、沉静、本真”的文化精髓传播下去,为孩子们扎扎实实做好“打基础”的事业。2004年,学校用“奠基教育”概括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同时明确了其思想内涵: 奠基教育以“每一个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奠定基础”为功能定位,以“自主、多元”为行动理念,努力达到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目标。

  近年来,学校将文化建设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和各学期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为主的项目研究小组,借助专业力量,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幸福素养教育”思想,把“道德、健康、人文、科学、艺术”五种幸福素养,作为奠基教育的主要内容,着力营造幸福校园,构建幸福课程,探索实施奠基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育人特色。学校从营造文化氛围、挖掘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文化校园,营造幸福文化氛围

  五一小学副校长谭中玲介绍到,学校设计主题景观“奠基幸福人生”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生。南门主题雕塑“逐梦”与主题景观相呼应,一方一圆,既是做人之本,也是处世之道。仰正大厅中的“幸福之树”进一步阐释了“奠基幸福人生”的主要途径、方法和师生努力的具象目标,更表达了学校 “引导每一个孩子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承诺。学校对整个校园做了“五景”、“三园”、“一甬道”的整体建设:五景分别为爱之心、同心协力、读书郎、撬地球、魔方,分别代表了道德、健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幸福素养。三园分别为涌泉园、金苹果乐园和小蚂蚁实践种植园,意为五一学子要懂得感恩、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甬道两旁梧桐参天,它北端连接着体现六十多年奋斗史的校史馆,南端连接着体现现代化发展的南门景观,象征着五一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也预示着五一小学未来的辉煌发展。

  挖掘文化内涵,构筑师生成长乐园

  学校的核心是"人",谭中玲校长说,“学校的美丽,在于让这里每一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尊重,让他们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可以找到一份值得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让他们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让这里成为他们永远思念的地方。”

  首先,建设“乐为童师”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让广大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

  方向明确有追求。学校积极倡导“乐为童师的职业道德”、“精心教书的专业意识”和“潜心育人的事业观念”。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发展愿景大讨论,广泛研讨五一小学精神内涵和教师良好形象,并于每年学校的生日前后,隆重举行“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形象大使”庆祝表彰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标准,明确了方向。

  专业成长有动力。通过成立“骨干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凝聚、引领作用;通过成立“专家导师顾问团”,盘活资源,借力登高;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凝炼了一支朴实无华,精诚敬业,富有爱心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党团工作室”、“青年种子营”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精神引领和专业指导;通过目标驱动,加强师德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家园温馨有活力。为教师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点染”工作室、“百灵鸟”合唱团等富有特色的教师社团,提升了教师的艺术修养,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每年举办的主题新年联欢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们尽展诗乐才华;因为相同的兴趣而自发组建的摄影、球类、登山、瑜伽等俱乐部,让“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得以彰显。五一小学成为了广大教师温馨的家园!

  其次,建设“幸福成长”的种子文化

  谭中玲说,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幸福饱满的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它们就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于是学校从方方面面为孩子建设文化的校园。

  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学校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 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和组织让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上锻炼才干,尽显才华,充分展现出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注重课堂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追求以人为本的课堂价值取向,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致力打造“朴实、互动、开放”的课堂文化。以“培养独立行走的学习者”为出发点,我们制订《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倾听表达、质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标准,着力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大胆变革。语文学科推出“预读”、“导读”、“自读”三“读”课型,数学学科推出“核心导学”、“自学互学”和“主题研学”三“学”课型,积极倡导教师要“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周”和“自学互学课”上,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主动收集身边问题,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能力、学习过程管理能力、学习效果检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夯实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幸福成长的需要,学校充分挖掘资源,精心设计课程,为孩子们搭设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一点两线、守正出新”特色校本课程包含国学养正、灵动数学等八大精品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戏剧表演、活动策划、主题研学、学科整合、创意实践等融合性课程指向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名家进校园”、“大视野课程”等社会实践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社会各界名人的个人魅力的优秀品质,在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同时,交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程超市”为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所有的孩子们都会走进他们心仪的课程,微电影拍摄、小记者俱乐部、小钢琴家社团等等成为了孩子们个性生长、释放心灵的自由天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教育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