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0日 07:10:28来源:新华教育
7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评价研讨会”在有着近百年深厚历史底蕴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如期举行。本次会议以 “高考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主题,重点研讨、交流深入推进高考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探求在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背景下,解决高考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过程中可能和实际存在的重大问题。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上海和浙江两个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专家学者,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及其它地区的400余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校长、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以及相关政策的研制过程和制度创新进行了解析,并明确提出了高中阶段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任务就是管办评分离,教育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难点、热点比较集中的课题。教育评价的目的,无论是问责制、选拔式,还是过程指导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最终的指向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推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重要的是要引导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综合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的主旨报告,以“国内外考试招生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主题,从高校考试招生的功能,高校入学考试方式,高校招生方式以及寻求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协调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国内外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的趋同和差异。
陶西平表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考试改革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稳定,各国都高度关注,所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有由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引起,而最终都是在寻求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协调发展。目前各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倾向是促进公平,在公平的前提之下科学选才,动向都是趋向于统一考试,趋向于多元评价,双向选择,自主录取,政策倾斜,加强监督。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时龙、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张敏强分别作了“学习与评价”、“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理论方法的新进展及应用述评”的主旨报告。报告内容既有来自理论方面的专业探究,又有丰富的实践探索,对各地、各学校深入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指定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单位,在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在报告实验区工作时指出,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应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通过实验区实验促进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单纯的看成绩和升学率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第二,通过实验要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制度和长效运行机制,帮助中小学建立起常规的、科学的、有效的、可操作的评价制度。第三,通过不同人群、不同学校的评价实践结果,来检验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第四,必须建立起一套引导教育教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他还表示,中国教育学会将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和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