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导师制从“输血”到“造血”
转眼间,又一届毕业生要离开这青葱校园。时光匆匆,2011年成立的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也将见证首届毕业生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向校园释放他们的光和热。最近他们陆续交出的“成绩单”已相当喜人:28.4%的学生顺利免试升读硕士研究生;48.9%考研、出国深造,一批同学已经被国际名校录取;还有的同学走进“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大使局”创造性地开展实习活动,有声有色,好评如潮,实习单位希望他们中更多人“愿意留下”。
在独特的TATE模式下,近400名敬文学子在全面发展,像满园树苗在春光中拔节成长。日常学习中他们不忘初心,走出社会辐射社会,金鸡湖马拉松全程都闪耀着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在导师们的带领下他们发扬钻研精神,前往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探索离岸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颖的思考。在不久前的苏州大学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评审中,敬文书院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是对这个江苏省首家住宿学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前沿中所做出的实践成果予以的肯定。
在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的建设道路上,导师制的改革与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输血”到“造血”,从渐行渐远的师生关系到亲密互动的社区共同体,从“满堂灌”式的课堂教育到启发式、引导式、实践式的翻转式课堂教学,书院导师制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完美融合,打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促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内生动力,助推其永续发展。
从“使强”到“自强”
在剑桥、哈佛等国外著名大学的“住宿学院制”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等管理模式中,导师制始终是书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元素。而反观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客观来看,师生关系渐行渐远的问题相当严重。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博采众长,汲取西方住宿学院制及中国古代传统书院教学互动的精华,留存于体系内,同时结合自身情况,经过消化和改良,寻找到一条符合国内高校实际的导师制发展道路。
敬文书院设立了四类导师,即学业导师、常任导师、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他们各司其职,在学生培养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任导师在书院中可称为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全面负责教务、学务和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之责。他们驻在书院内,事无巨细地为学生着想,在生活中、心灵上,都是敬文学子最坚实的支柱和温暖的港湾。学业导师是重要支柱,敬文书院汇集了来自各个学院的资深教师,形成了优质的导师资源,除负责专业学业辅导之外,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他们用细致耐心的辅导,定期的共膳交流以及各类导学活动的组织,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也让师生关系走入亲密互动的新阶段。另外,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作为导学工作的有力辅助,为书院日常运行提供保障,使得书院导师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敬文书院全程全员导师制,从硬件和软件上实现了对学生全系统、全方位的导学。书院设置咖啡吧、谈心室、阅览室以及固定的学业辅导办公室,为师生互动提供平台,在社区化的管理模式中,师生实现了零距离的互动;导师资源的集萃、各类导学活动的组织,综合性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素质,从过去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感、主动性和切近力,提升了内生动力。
敬文书院的宋为基老师,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资深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当被问及为何乐于长期担任驻院学业导师时,宋老师说:“一接到书院的邀请,我感到这是一个新生事物,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自然同意来担任学业老师,还特意设立答疑坊,方便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识途老马的舐犊情深,正是导师制打造亲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核。
江美福老师来自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同时也身兼敬文书院的学业导师,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以导师为主体的亲密互动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每周末江老师都会抽出时间将学生们聚在一起,耐心聆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一一悉心解答。“我们时常接到来自江老师的问候,他是我大学生涯中遇到过最亲切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一位敬文学子如是说。从“渐行渐远”到“亲密互动”,这是高等教育中改善师生关系的一大步。
从“渐行渐远”到“亲密互动”
敬文书院着力于学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常任导师的切近性辅导,社区氛围的人性化营造,以及贴近学生的三大核心计划的实施,是以培养学生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的贯彻。一切都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所要实现的是从“输血”到“造血”,从“使强”到“自强”,从知识灌输到自主探索的内生性转变,书院着眼的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而是永续发展的能力。
学业导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带领学生走进苏州知名企业,以实践促思考。每个假期学生通过阅读导师推荐书目中的读本,撰写读书笔记并相互交流,思维由此碰撞出火花。2015年4月,学业导师王俊教授带领着十余名敬文学子走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导师基于书院“3I”科研课题,用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去思考,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14年,敬文书院改革敬文讲堂教学模式,首次采用MOOC式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提供线上视频资源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课直观高效教学。同时开设创新探索课程及艺术审美课程,将小组讨论与课堂研讨相结合,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学生的自主思考。由此,从“满堂灌”式的灌输教学转变为个性化、实践化、启发式的引导。比如,以“3I”科研项目为平台,通过实践让学生带着书本走出校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我学”在这里真正转变为“我要学”。
外国语学院的陆洵老师是敬文书院法语专业的学业导师,他不仅负责敬文书院法语专业学生的学业辅导,还利用周末为全体书院学子开设第二外语课程讲授法语入门。他独特精湛的知识讲授、认真负责的授课态度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使得同学们在每周两小时的课程中受益匪浅。许多同学因此对法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第二外语课程的敬文学子都顺利结业。在敬文书院中,像陆老师这样的导师还有很多,陆老师是书院学业导师的一个缩影,他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使敬文学子收益良多。
从“学业导师”到“人生导师”
敬文书院导师制中的另一重要内涵,是导师对学生的帮助不再局限于学业,而扩展到人生的指引。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在敬文书院,初入大学的迷茫无措,遭遇困难的无处倾诉,都在导师温润如水的帮助下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敬文书院开设每周一次的“学力加油站”,面对面答疑解惑;开展以学业导师为轴心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坊”,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营造“共膳文化”,在师生共膳中拉近距离,共话未来。
敬文书院的林红导师,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她的学生在谈及林老师时总有说不完的感恩。“除了学习方面,她更关心我们的思想与状态,尤其是进入大学以来能否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敬文书院2011级博学班学生曹毅用一篇长文描述了他与导师之间的故事。“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与林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最美丽教育格言的真谛。”今年即将毕业的曹毅,现已成功申请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继续深造,他说,如今的成功与书院和导师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密不可分。他口中的林老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每个周末为学生答疑,为书院学子的人生之路提供着“导向”的帮助。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阶段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学生因为适应不了而荒废了四年的时光。”敬文书院的学业导师们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辅导学业的同时,也对学生们的大学生活起着指引作用。大学不仅是一个汲取知识的殿堂,更是学习为人处世的微型社会,导师也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长辈、一位益友,引领学生明确自己人生的航向。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坊”中,导师进行个性化一对一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全方位剖析,使学生走出迷茫,提早准备、提早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共膳制度”的建立,则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书院邀请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校内教授以及书院学业导师共同相聚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与知名人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行经验指导。书院导师制从“学业导师”到“人生导师”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对人生规划的自主意识,创造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渐行渐远”到“亲密互动”,从“自强”到“使强”,从“学业导师”到“人生导师”,敬文书院导师制将“输血”变为“造血”,在不断加强改革、增强互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内生动力,助推其在自我完善中求得永续发展。(时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