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来这两件事都是增长见识的途径,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行万里路”竟成了面子工程。“寒假去哪儿啦?”这句话,不仅成为大人过完年上班的问候语,连校园里的孩子也不例外。开学了,出去旅游的孩子聚在一起聊得火热,没出去的孩子却因为没有“谈资”而插不上话。昨天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孩子旅游,南京的家长们各有各的想法。
校园现象
中小学开学近两周了。据外地媒体报道,开学第一天,陈先生的儿子浩浩就遇到了难题:“开学第一天,孩子回家后就闷闷不乐了,觉得跟同学没了共同话题。”原来浩浩以前玩得比较好的同学,在这次寒假都出国玩了,回来后各自交了一份假期生活的手抄报,分别游了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大伙儿在交流出国经,浩浩根本插不上话,感到被冷落了。
“这个现象还真的有,我在班里就见到过。”昨天,几位南京的中小学老师在采访中纷纷表示。据了解,这些年,随着中国家长教育理念的变化,他们越来越注重带孩子出去旅游,动辄就是出国游。而那些无法出游的家庭,很多孩子心里自然会感到失落。
家长眼中的“孩子旅游”
带孩子去旅游的当然是家长,那他们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孙妈妈:旅游不是“想要就能要”
孩子旅游现状:常常市内,偶尔出市
“我也想带孩子出去旅游,但是我们家只是普通工薪家庭,太远太贵的开销不允许,最多只能带她在南京周边转转”,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建邺区某小学读三年级,看到班里不少同学都出省甚至出国旅游,她还是很羡慕的。不过孙女士表示,随着女儿年龄渐长,开始懂起事来,已经能理解父母的难处,“有时候她还跟我说,长大了带我们出国玩”。
于爸爸:旅游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孩子旅游现状:常年国内,两次国外
对于孩子假期旅游,家里宽裕的家长于先生是铁杆支持派,认为能出去尽量出去。“我常常带儿子出去玩,他小时候在省内,大一点去省外,现在已经出国两次了。”前年暑假,他带儿子游日本,转了东京、看了富士山,儿子很开心。今年寒假,他们又一起去了欧洲。于先生看来,如今六年级的儿子不怯场,敢和陌生人交流,见多识广有想法,都是旅游带来的成长。
张妈妈:见识世界不一定要靠脚
孩子旅游现状:基本市内,很少出省
张女士是南京某知名公司的白领,爱人是公务员,按理说,她的家庭能够支付起孩子常常去旅游,但她基本上都是带女儿在市内或者南京周边转转,别说出国,连出省都很少。对此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首先,动不动就带她出去玩,会让她觉得父母的钱很容易就挣来了,娇生惯养不是好事;其次,见识世界不一定要靠脚,读书或者看纪录片同样可以”。
要引导孩子关注旅游的内在
几乎每年寒暑假,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语文老师李万青都会带着儿子李霄扬去各地旅游。在他看来,旅游不是炫富,带孩子旅游的价值并不在于地点、景点等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体现在事先是否做好了规划和准备,有没有收获。
李万青建议,在家庭旅游越来越风行的今天,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去比较旅游的内在,一路走要一路感受,一方面是看到新事物,增加见识,另一方面多聊天,也能增进亲子关系,“如果上车睡觉,下车吃饭,登山只是坐索道,结果去了很多地方,孩子一无所获,那这样的旅游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记者 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