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学生
“各区县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五证”细则由各区县制定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需要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家长需要提供“五证”。这“五证”分别是: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近两年部分非京籍学生集中的区县在“五证”的基础上会有一些细则要求。2015年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提出:来京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在持有“五证”的前提下,各区县对于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招生时间
“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
民办校、寄宿校纳入提前招生
在今年的入学工作时间表中,北京对各区县入学工作开展提出统一时间进度要求,同时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确保各区县在此时间节点后做好本区学生入学工作,避免影响整体入学秩序。
也就是说,往年在春节前后就陆续开始的民办校入学测试今年不能那么早就开始了,小学和初中的入学工作都要按市教委的统一时间表进行。据了解,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将从5月1日正式启动,所有的招生工作都要在5月之后再进行。
教育布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
“教育新地图”今年再升级
去年,各区县通过完善学区制,组建教育集团、集群、协作区、联盟等方式优化区域资源,描绘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在去年各区县诸多小学重组、共享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市教委再提出“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9年学”的目标。今年将有更多初中实现“横向联合”。业内人士分析:在小学优质资源均衡后,扩大初中优质资源势必成为大趋势,因为享受了优质小学教育的大批学生需要教育系统必须准备好优质中学资源。
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构建起贯通学段的立体通道,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无缝培养链”。这就要求各区县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招生政策、培养方案甚至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