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迪拜“说不上喜欢”
在这里呆了两年,老倪说他对这座超级城市没有感觉,“说不上喜欢”。因为这些中国劳工们的生活圈就集中在宿舍和工地之间。
每天早上,公司统一安排大巴把他们从位于迪拜近郊的宿舍接到工地,然后和来自其他国家(例如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工人们一起施工;晚上下班后,大巴再把他们送回宿舍。
由于语言障碍,他们和本地人、外国人几乎没有交流。除非是迫不得已。有几次,老倪想和其他中国工友去迪拜老城的中国“鞋城”转转。由于不懂英文,他们只能在问路时一边拍着鞋、一边嘴里蹦出生硬英语单词“CHINA”。不过幸运的是“鞋城”在当地早已名声在外,因此当地人大都能看懂老倪的手势,然后再给他们指一个大概的方向,由他们自己摸索着过去。
其他没有工作的时间,老倪就躲在宿舍里,用出国前买的电脑上网给家里打电话。每一两周和家人打一通十来分钟的电话便是他最大的幸福。
今年回家过年,明年继续努力
今年他们便可以回家过年。说到这里,老倪再一次开心的笑了,说自己“非常想家”。
但总结自己在迪拜的两年,老倪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收获的。
即便是经历了金融危机,老倪说他们也比“国内赚的多”。在迪拜,他们的收入是一天150块人民币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就是4500块人民币左右。老倪每个月会从这笔月薪中留下200迪拉姆(大约400人民币)用于抽烟喝酒,其他的钱全部寄回家。
来之前老倪预计能够赚13、4万左右,可由于金融危机的来临,老板涨工资的承诺泡了汤。但即便是这样,老倪两年下来攒了大概10万。他自己对于这笔积蓄已经很满足,金融危机中有好多包工队因为项目停工,一些他认识的中国工人只能提前离开迪拜。自己能够坚持在这里,而且老板没有拖欠工资,已经是幸运的了。
老倪觉得在迪拜工作比在国内轻松。首先是因为不用像在国内一样自己出去找活儿。另外,老你觉得这边的建筑老板比国内的更重视工人的权益。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是铁打不动的,不用加班。不会像国内一些包工头那样“狠心”,逼着加班加点的赶工。
可是他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回国后老倪打算在家里过个春节。之后还是只能加入国内的民工大军继续找活儿,可能也会再次被一些狠心的包工头逼着起早贪黑。因为生活还得继续,对于还要供女儿读书的老倪来说,他选择继续努力。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张海洲)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