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星
“重庆坚持民生导向、共同富裕发展之路,为丰富党的执政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9月28日上午,来渝参加第十一届国史学术年会的上海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忽视甚至曲解重庆实践的价值,既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重庆实践,抓住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道”,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法”
68岁的胡锦星先生,对重庆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2009年起,他年年来重庆,去年9月11日,率上海增爱基金会送来150万元善款,用于捐助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家庭儿童。在他心中,重庆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这里每天都在变化,都在成长,“每次来重庆,都能收获一份惊喜,都会有一种震撼。”
为何重庆变化如此之大?在胡锦星看来,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这个“道”。他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重庆牢牢把握这一精髓,并以此为立足点,从中衍生创新了一套系统的“法”。
尽管重庆之行很短暂,但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关键词”,仍给胡锦星留下深刻印象。胡锦星对机场路两侧的绿化、轻轨列车、“民生佳园”公租房和交巡警平台的建设赞许有加。他说,这些年,重庆的发展探索具有系统性,“五个重庆”建设,既是环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解决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打黑除恶”,交巡警平台建设,加强了警民联系,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机关干部“大下访”、“三进三同”,落实“三项制度”,改善了党风、政风,党政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老百姓看着也亲切。“十大民生工程”,想得细、措施实,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立足点对了,自然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有了正确的‘道’的指导和科学的‘法’的践行,我真切感受到重庆老百姓是发自内心的高兴,重庆政通人和。”胡锦星笑着说。
重庆实践有其一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更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性,极大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城乡、贫富“三个差距”也日益受到关注。胡锦星认为,重庆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共富12条”,都是在探索共同富裕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这些年重庆搞‘共富’,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的质和量还有了很大提升,GDP、财政收入、人民群众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民生与经济发展两者兼得。”胡锦星说,这证明共同富裕之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走得好,是科学发展之路。他还认为,探索共同富裕之路,与改革开放也并不矛盾,重庆“共富12条”中就包含了丰富的改革内容。公租房建设,推动住房供应从“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型;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可以活跃经济、解决就业、化解矛盾;户籍制度改革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重庆实践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胡锦星说,重庆是西部的直辖市,规模相当于一个“小省”,这里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中国国情的“缩影”,“如此一来,重庆可以做到的事情,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也可以做到。重庆实践有其一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更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性,极大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说到尽兴处,他谈到自己热爱的慈善事业,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与重庆发展结合起来。他说,基金会捐款给贫困儿童,是解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而重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则着力于增加百姓收入,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幼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都是为百姓谋福利,“我们很愿意参与到重庆的‘共富’实践中来。”
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重庆“唱读讲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在渝期间,重庆干部群众给胡锦星留下一种印象:精神状态好,干事麻利,态度认真。他说:“在重庆人身上,看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看到了重庆的活力和希望。”
胡锦星认为,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要求,更是精神上的充实。通过考察,他发现,“唱读讲传”活动,在塑造重庆人的精神气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说,“唱读讲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从而“精神变物质”,推动重庆的科学发展。
他说:“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重庆‘唱读讲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提升了党员的精气神,促进了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升党员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人说“唱读讲传”有点“左”,但在他看来,这是对我们党90年风雨历程奋斗精神的弘扬,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方式。
在采访的最后,胡锦星说:“重庆要在建设改革开放高地的同时,建设道德文化高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时代强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伟大实践。”记者文晶 (本栏图片由记者魏中元摄)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