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右)正在与自发来看他的上访群众交流
陈老师正在与上访群众交流 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周衡义 摄
重庆新桥医院的病床上,一位老人虚弱地躺着,手中紧紧捏着一封慰问信,他念叨着信上20余名信访群众的集体签名,看着他们送来的鲜花,老人的眼角湿润了。老人叫陈腾灿,是重庆市永川区信访办的一名接访员,今年5月,他被诊断为多发性转移性骨瘤(恶性晚期)。坚守信访工作30年,老陈满怀真情,先后阅处群众来信1400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21万余人次,处理各种重要信访案件近1200件,牵头协调处理各类信访纠纷10万余起,拟草信访文书9000余份。被同事称为信访工作的“活字典”、当地群众称他为“信得过的老陈”。 (小标题)微笑接访30年
慰问信的撰写人、永川区青峰镇胡豆坪村村民奉建国说:“老陈从不摆架子,从来不发脾气,总是笑脸迎人。”
一次,奉建国与几十名群众一起集体上访,场面闹嚷,大家情绪激动,还有人扬言要跳楼,陈腾灿并不急于为群众做解答,而是带着轻松的笑意走到人群中,亲切的问一声:“大姐,活忙完了吧,猪喂得好吧!”,又走上前轻拍一位群众的肩膀,真诚地问一声:“大哥,身体好吧!”,再拉着年轻人的手说:“小伙子,要照顾好老人,照顾好家人!”。就在这亲切轻松的问候与关怀之间,大家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老陈接着说道:“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就这样,老陈带着微笑,舒缓了群众情绪,将一场有可能激化的集访事件予以化解。老陈的微笑伴随了上访群众30年,他接访有个习惯,总是喜欢离开接访台,站在群众中间接访,他说,这样更利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站,硬是拉近了他同上访群众的距离。(小标题)坚守信念30年
陈腾灿经常说,“做信访人,就要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老百姓要不是遇到实在难忍的委屈和困难,是不会来找我们的。”永川松溉镇松柏村二社孤寡老人郭辉容,以捡破烂为生,无奈年老体衰,走投无路之下,到信访办哭诉。她的遭遇打动了陈腾灿,他经过调查、核实,多方努力,将郭大娘安排到养老院安度晚年。后来,郭大娘在城区结婚,行动不便的她无法每月回敬老院领生活费。于是,她提出要陈腾灿去领,并且带给她,郭大娘说,“我只相信老陈”。因为这一句话,陈腾灿答应了下来。就这样,他每月都要辗转100多公里去给大娘送生活费,这一送,就是六年,直到把郭大娘送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郭大娘离去之前,始终断断续续地念叨着“老陈”,闻讯的陈腾灿,火速赶到垂危的郭大娘身边,无儿无女的郭大娘在陈腾灿身边安详离去。
心系群众30年
陈腾灿原本在2008年就已退休,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休息了两个月后,又主动申请重新回到信访办,继续与上访户打交道,并且是义务接访,不要一分钱报酬。生病后的陈腾灿为了不耽误工作,去中医那里扎针灸缓解疼痛。一日,信访办又聚集了众多上访群众,他在医院扎着针灸,还是不放心,索性一手扎着银针,一手拿着消毒药棉,直奔单位。人群中,大家看到这样一位老者,面色苍白,手上扎着三根银针,还用另外一只手作记录,上访户们渐渐冷静下来。同事们劝陈腾灿回医院,他依旧和蔼地说:“这里的事更要紧些。” 病庆上的老陈对自发来看他的两位上访群众说,你们放心回去,我还会回来的,回来的时候,我还请你们一道去吃豆花饭。30年的坚守,铸就了这样一位获得“信访战线连续工作25年荣誉”的老党员、陈腾灿还被授予了全国信访战线先进个人;30年的坚守,他成为了无数上访群众点名要见的贴心人。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