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上游来水锐减,嘉陵江主城段水域面积逐渐变小,河床裸露在外。 记者 刘嵩 摄
今夏汛期我市可能将旱重于涝。昨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5月20日,我市168.4万亩农作物受旱,68.58万人受灾,其中綦江、巫溪最为严重。据推测,今年盛夏我市大部地区将有30~35天的重伏旱,长江沿线河谷地区可达35天以上。
我市旱情多重?
綦江6000人生活靠送水
据市防办副主任严永辉介绍,干旱造成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68.4万亩,其中重旱51.5万亩;高山易旱地区和水源状况不好地区的63.58万人、47.65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其中,綦江、巫溪等地区受灾最为严重。虽然5月21日~22日,我市出现一次降雨过程,但到目前仍有綦江、万盛、云阳、万州等13个区县农作物受旱69.3万亩,36.85万人、17.81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其中,綦江仍有近6000人的生活用水依靠送水解决。
抗旱有何举措?
稻田里种玉米等抗旱
“旱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据严永辉介绍,今年3月以来,我市累计抗旱人数15.7万人,抗旱机具1.33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4200万元,缓解旱情,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目前,各旱区社会安定,没有因缺水而引发不稳定因素。
严永辉称,綦江县是我市受旱最严重的几个区县之一,为应对旱情,綦江县政府规定水电站一律停止发电,全力优先保证城乡供水的安排,綦江县农业部门也提前做好了“水改旱”或“改种”准备,在水稻田里种玉米、蔬菜、红苕、绿豆等弥补经济损失。巫溪县也成立了3个工作组赴灾区协助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并对抗旱救灾资金及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南川区部分乡镇供水厂采取分片限时供水,限制或临时停止工业用水等措施,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生产用水。
未来情况如何?
可能有30多天重伏旱
严永辉介绍,预计我市今夏洪旱情况将呈现汛期旱涝交替、旱重于涝、大部地区伏旱可能偏重的趋势。盛夏大部地区有30~35天的重伏旱,长江沿线河谷地区可达35天以上。他说,在5月至9月,我市的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将较常年同期偏高0.2~0.5℃;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主城和西部偏多1~2成,汛期有2~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
今年汛期,嘉陵江北碚站、长江朱沱站、寸滩站、乌江武隆站年最高水位可能到达或超过警戒水位。最高水位出现时间除乌江武隆站可能出现在6月或7月外,其余各站可能出现在7月或8月。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最高水位可能出现在6~7月。
预计綦江、渠溪河、龙溪河等中小河流有可能出现涨水。专家建议有关地区和部门在全力抗御当前旱情的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各项防汛抗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