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依托英语学院雄厚的师资和广泛的影响力,该系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有机融合的非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专业功底、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精神气质。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具有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均获得国内名牌大学或国外一流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先后在国外高等学府访问和深造,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讲授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与此同时, 该系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媒体专家和记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其中有两名新华社资深记者长期在我系兼职。
该系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如果选修双专业课程,还可获得“新闻-英语双专业”证书。此外,他们还可以辅修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专业的第二学位。研究生层次与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合作,培养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本科学制为四年,硕士两年半,博士三至四年。
该系的课程设置包括英语课程、新闻专业核心课程和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三大板块。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基本一致,要求学生毕业时通过英语专业8级考试,并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除了中国新闻史、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少数几门课外,其余专业课均用英语讲授,如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报刊编辑、国际新闻编译、英语经典新闻作品评析、英语播音与采访、国际传播、传播学概论、传媒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新闻伦理等。该系学生可以选修大量用英语讲授的外交、经贸、文学、艺术、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课程。该系90%以上的课程用英语授课,使学生在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加强新闻理论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语言能力和业务能力,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注重实践教学,支持学生自办媒体,在校内外进行大量实习。目前学生自主创办了英文报《First Mover》、英文网络杂志《WOW》(We Observe the World)、一份以深度调查为宗旨的中文报《107调查》、一份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的中文报《文心》以及一本摄影杂志《新视角》。此外,该系还组织学生到新华社、China Daily、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境外驻京新闻机构等单位进行大量实习。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与China Daily搭建了合作共建平台,使实践教学工作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本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和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有本科层次的合作项目,学生可出国学习半年或一年,承认在外所修学分;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有1+3的本科合作项目,学生在北外学习一年英语,通过英语考试,赴英国进行三年的本科学习,获兰卡斯特学士学位;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有硕士研究生的1+1合作项目,学生在北外学习一年,通过英语考试,赴新西兰进行一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奥克兰大学硕士学位;有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莎尔兹保大学合作的传媒研究生交换项目;同时,还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长岛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寒暑期夏令营项目。
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建立了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国际新闻与传播系、英语系以及北外外交学院的具有深厚英文背景的研究型师资,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40多种外国语言的独特优势,对国际新闻、中国对外传播以及跨文化传播展开全方位研究,致力于同国际学术界展开直接对话,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做出贡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新闻媒体、中国对外传播、外国影视、媒体与外交、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广告。目前,该中心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一系列学校科研项目。
为了确保教学适应传媒业不断变化的需要,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了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专家和领导。他们为国际新闻与传播系的学科发展、师资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选择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来北外主持新闻与传媒领域的前沿讲座。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从往届就业情况看,有就职于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外交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部、国家工商局等国家重要机构,各级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美联社等境外新闻机构、国际媒介集团驻中国办事机构贝塔斯曼或全球500强企业MARS集团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翻译、宣传、公关、管理等工作,也有的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的严格训练不仅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外语与专业功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功进入国内外名牌大学深造。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