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顺代表论坛举办地北京致词指出: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卫生资源,汇集了9974家卫生机构,22万卫生技术人员,还聚集了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一批著名的医学院校,为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于让市民身心健康,少得病、不得病,北京市提出了“健康城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
国际健康论坛为我们搭起了促进健康的平台和桥梁,衷心希望各位嘉宾朋友和专家学者围绕论坛的主题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共同绘制出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蓝图,也希望为北京健康促进工作,为城市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在国际健康与环境组织的大力倡导下,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积极配合下,论坛一定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健康与环境领域合作的旗帜,为增进人类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届论坛还以 “以人文视角探索健康发展”、“中华传统医学的国际化探讨”,“探索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营造健康城市新模式”等论题,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官员、学者、专家、企业家纷纷登台阐述各自的观点,为促进并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出谋划策。
论坛期间,四个组织和个人获得了2013年度国际健康成就奖,分别是:《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主编团队、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张雪峰、民间杰出环保人士郑仪等,该奖项由联合国健康环境与发展圆桌会议理事会及国际健康与环境组织联合颁发。
论坛发表的宣言指出:
“生命健康是全人类一切利益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也是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安全与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挑战。全面认识和有效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应将确保其全体公民平等实现生命健康权利列为最优先日程。
生命健康的价值,并非金钱所能衡量。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公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件盛事。它是由中国大陆40多位医学院士发起,于2008年,由国务院协调原卫生部、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立项。本项工程的实施,对中华医学的全球共享,对全球人类的健康保健,都具有深远意义。
论坛由国际健康与环境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由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部联合承办。(记者 詹维克)
实习编辑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