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冰为信息作战学科领军人物。
12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到,郭若冰少将已担任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
澎湃新闻检索公开报道发现,郭若冰此前曾担任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军事训练教研室主任,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
2012年8月出版的《中华儿女》杂志一篇题为《郭若冰着迷“网络中心战”》的报道称,郭若冰是山西太原人,1985年本科毕业时,正值国防大学组建成立,同年他进入国防大学师资培训班学习。
1988年,郭若冰经过三年的院校培训后,到沈阳军区某团代职锻炼。1989年,郭若冰成为国防大学从事作战指挥专业的一名教员。
2004年,在导师指导下,郭若冰以“军事信息学学科理论研究”为博士论文题目,开始研究和探索新型军事信息学科理论。
2005年,他又以博士论文为基础提出构建“军事信息学”的设想。这个设计方案受到国防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家课题申报,被评为国家“十一五”社科类重点课题。
信息作战研究所专门组成课题组,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30多万字的学科专著《军事信息学》。经全军学术学位委员会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该专著具有鲜明的开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是我军军事信息理论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对于深入研究信息对现代战争各领域的影响,探索我军特色的军事信息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儿女》杂志的报道评价郭若冰是“国防大学信息作战理论的领军人物”。“从1970年代起,人类走进了信息时代,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极大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而未来信息作战发展的方向是主导联合作战。” 郭若冰说。
报道称,2012年,郭若冰已经是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军事训练教研室主任、信息作战学科带头人。
另据《解放军报》消息,2012年11月22日,郭若冰以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身份来到北京军区某装甲团“大功三连”,与官兵面对面交流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此前,张英利,朱成虎和兰志涛都曾担任过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其中,朱成虎少将是中国著名军事专家。
据人民网报道,朱成虎1969年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学院参谋班、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朱成虎曾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国防大学外训系副主任、主任、广空副参谋长、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
朱成虎在国防大学及其前身军政大学、军事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30余年。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国防和亚太安全。他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有《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走向21世纪的大国关系》、《当代美国军事》、《十字路口:中亚走向何方》等。
国防部网站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现校址在北京。国防大学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
国防大学是1985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军创建初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该校后改编为红军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解放战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分为各解放区的军政大学。全国解放后,为适应和平事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需要,于五十年代先后成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和高等军事学院,于1969年同时撤消后成立了军政大学。1985年12月,军事、政治、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
据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官网介绍,防务学院隶属于国防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培训的最高层次,主要任务是培训外国高级军官、文职官员和部分中国军官,并进行防务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学术研讨。
防务学院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其前身为军事学院(南京)外国留学生系和高等军事学院(北京)对外教学系。1969年,两系合并,定址北京昌平,先后称军政大学五大队、军事学院(北京)外训系和国防大学外训系(留学生系)。2004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更名为“国防大学防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