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许多过去对理财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经习惯了每天打开余额宝,看看自己的收益。但近日,却有观点将余额宝比作是“吸血鬼”,说它危害重大,呼吁尽快叫停。
近日,有观点认为余额宝的出现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观点认为。目前许多银行的存款增速已经在下降,这就意味着银行的贷款额度可能受到影响,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加剧金融和实业之间的恶性循环。
此外,这些观点还将余额宝比作“吸血鬼”,认为余额宝正在获取暴利。观点认为,风险由社会承担,余额宝和其前端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进了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具体说来,假定余额宝4000亿的平均收益6%,利润是240亿,余额宝和货币基金大约吞掉80亿,其他余额宝客户分享160亿。
对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就辩称,互联网推出的各种“宝”本质上是货币基金。而国内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实在无法“严重干扰利率市场”。另外,信贷的可获得性成本,主要和国家的信贷政策、资金环境以及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相关,而与货币基金的市场关系并不很大,这种观点是多虑了。另外,舒明还表示,目前余额宝的盈利仅为0.63%,根本谈不上暴利。
余额宝的冲击也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月分金融统计数据里,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0多亿元。同时,互联网各种“宝”依托的货币基金规模却在迅速扩大,这个规模将超过万亿。
对此,有媒体还报道说,2月21日证监会召集了货币基金居前的十家基金公司“一把手”开会,专门提醒风险。眼看着这个存款外流,银行们也使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推出自己的货币基金类服务。日前,工商银行的工银瑞信基金联手推出“天天益”,还大力推售工银旗下的“薪金宝”。不少股份制银行早在去年开始联合推出了多款现金类管理产品,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浦发银行通过微信银行推出了开放式理财产品“天添盈”,民生银行则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如意宝”。
但这些产品的销售势头,暂时还无法和已经先入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们抗衡。另外,某股份制银行人士此前对媒体表示,余额宝等产品吸收了大量普通存款,虽然可以通过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形式回到银行,但资金价格却已大幅度提高。如果银行大力推自己的余额宝类产品,却相当于对自己的活期存款开刀。事实上,也没有解决融资成本变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