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790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企业利润497.4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企业实缴税费463.1亿元,增速超过25%……对于立志要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中关村来说,或许数字是对过去半年历程最有说服力的总结。
自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中关村建设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的一举一动备受海内外关注。新出炉的一组组数字,传递出一股股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让外界感受到中关村这辆肩负国家使命的创新战车正全速前行。
聚业:用新兴产业拉动技术创新需求
中关村聚集着2万家高科技企业,每年的更新量在3000家左右。这些科技“小巨人”具有鲜明的创新驱动发展的特征,对市场机会极其敏感,在引领全国的同时,也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的机会,为自身找到巨大牵引力。
今年上半年,在移动互联网商机带动下,软件业成为中关村电子信息领域的最大亮点,收入实现了25%以上的增速。而在轨道交通等相关产业带动下,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同比增长近30%,对示范区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9%。此外,生物医药、环保领域同比增速超过25%,而新材料近三个月的增长基本与示范区总体同步,同比增长约20%。
近两年,中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中关村大量高科技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目前落地中关村的中央单位重大成果转化新项目超过200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购中关村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已完成32亿元,完成全年60亿元采购目标的53%,有力地带动了企业创新和发展,为它们打开市场大门助一臂之力。
专注于癌症和糖尿病药物开发的赛林泰医药公司,在中关村成立不到四年已经依靠核心海归团队拥有10个一类新药研发项目。公司董事长李文军说,新药研发要面对漫长而艰巨的挑战,但中关村的氛围令我们时刻感受到创新的勃勃生机,这让我们对研发更加专注。
像赛林泰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今年上半年,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整体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中关村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250亿元,同比增长约22%,超过总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企业实现技术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