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不开车,能不能享受到好的交通环境?
停车费上涨,是为应对城市拥堵;油价上调,是为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利息上调,是为应对日益膨胀的物价;房产税试行,是为降低房地产投机的欲望……凡此等等,标志着经济杠杆正越来越多地走入公众视野。于是,我们必然还将看到更多的经济杠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例如垃圾计量、阶梯水价、环境税、拥堵费……
你,准备好了么?
梁小民(经济学家):
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简单就是收钱。比如为了方便人们上班,你要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不能让老百姓开不起车也坐不上车。在城市中心区的周边,要兴建大型的停车场接驳公共交通工具,这样的停车场停车费可以很便宜。那么有钱的人,你可以花大价钱来城里停车,我不愿意花这个钱,同样可以享受到好的交通环境。
公车改革同样应该纳入范畴当中,公车的数量要限制,使用资金也要限制,如果公车都可以不计成本停车的话,那北京的交通如何能治理好?
我们的公共政策,交通拥堵了就限制买车,房价高了就要限买房,这样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应该多用经济杠杆的手段。例如要推进节能减排,那就应该实行阶梯水价、电价,保证老百姓用得起,但你要想又浇花园又弄游泳池,就要花大价钱。
【较真】
“压力山大”
停车费
杠杆?光杆?
假设停车费是个人,他一定想给自己改名为“压力山大”。姑且不说面对近50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如何才能缓解拥堵,就说涨价几天的时间,抱怨声便已不绝于耳。
如果抱怨声只是“收多了”、“太狠了”之类,停车费大可放宽自己的心,比停车费还狠的收费项目,我们老百姓见得多了,早已习以为常。可是偏偏许多意见却都打在停车费的软肋,哪一桩都令人头痛。
比如有人询问,既然停车费涨了价,那些小区没有停车位的居民,能否享受优惠?有好事者计算,如果优惠政策一天不出,老百姓就要多掏上百块钱的腰包。
又比如有人想问,那62026辆北京公车和不知道多少辆的在京公车,它们的停车费谁来付?如果公车的使用者恰巧在西单、国贸、燕莎等地区“公干”,动辄百元的停车费算在谁头上?
再比如那些不挂牌的豪车,一脚油门可以开出几百米远的逃费一族,又由谁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用哪条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这样的“比如”还有很多,看来看去,停车费上涨就像一个人在战斗,是经济杠杆,也是经济“光杆”。而想要经济杠杆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就要让经济杠杆摆脱“一个人在战斗”的尴尬局面。面对“压力山大”的停车费上涨,有关部门不妨尽快打上一个政策“补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