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一:协管员的处罚权从何而来?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负责人说,严格来讲,交通协管员承担的是告知和取证的工作。交通协管员发现违法停车行为后,通过照相或摄像记录违法事实,在车辆上粘贴《北京市交通协管员道路停车记录告知单》。同时,协管员还需要填写《北京市交通协管员道路停车记录报告单》和图像视频资料一起报告交管部门。
这位负责人说:“违法行为是否成立要通过交通民警的审核,确实属于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的,车辆信息将被录入交管部门非现场执法系统,并通过邮寄告知信函等方式告知车主接受处罚。”
质疑二:是否重现“以罚代管”?
据北京市交管部门介绍,交通协管员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交通民警规范停车秩序、缓解交通拥堵,以劝阻违法停车行为为主。针对网民提出“协管员‘贴条’是否成为他们的工资考核标准之一”的质疑,北京交管部门表示,“贴条”并不会与交通协管员的工资收入挂钩,“裁定是否违法是由民警完成的,协管员只是进行取证和告知的工作”。交管部门所有的罚款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质疑三:如何保证协管员公正执法?
有网民说:“很多交通协管员都是农村失地待业青年,他们真的按要求使用这些授权吗?”
北京交管部门解释,交管部门已对交通协管员进行包括行为规范、工作操守等方面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违法行为的最终审核认定是由民警完成。对于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交通协管员,交管部门将严厉处罚,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为避免交通协管员与驾驶员发生纠纷,北京交管部门规定,如果协管员在“贴条”过程中车主回来,协管员将不再继续记录,而是劝说车主离开。
“违法行政”还是大势所趋?
“中国网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由交警在执行针对违法停车行为的处罚,比如在青岛、杭州、株洲等地,路面违法停车是交警处罚,而在昆明,交管部门则推出了“先语音提示再查处”及“首违不罚”的人性化措施。
北京允许交通协管员“贴条”究竟是不是“违法行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认为,北京市采取的新措施不能简单地误读为“恢复交通协管员‘贴条’权”,“交通协管员的定位是协助交管部门执法,本身没有执法主体资格。在北京市的规定中,协管员的作用是协助取证、发出告知文书,真正的处罚实施行为还是要由交管部门作出。同时,取证、告知的环节也是在交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协管员要对交管部门负责,协管员出现违法行为,交管部门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简单地说,执法权和裁决权依然在交通民警手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副教授高万云说,“客观分析北京面临的问题,当机动车保有量和违法行为低的时候,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能够保证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理。现在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8万辆,违法停车行为普遍存在,完全靠交警执法,在时间、精力方面都有难度。”
马怀德认为,委托交通协管员进行取证和告知工作,是适合现阶段情况的。“要确保这项措施行之有效,必须要允许社会公众、媒体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于协管员“贴条”问题,“mlinching”等网民认为,可赋予城管部门进行交通协理的权力,“毕竟那是属于有执法权的部门,也属于城市管理的内容。这样,交警管理动态交通,城管负责静态环境治理,这总比让一般交通协管员执法好些。”
来源:新华网(记者 卢国强、李志勇)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