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为境外媒体常驻北京记者举办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主教官、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步兵就遭遇险情时的反应和躲避、自救互救时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了讲解和示范。来自40余家境外主流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了培训。记者 李继辉摄
昨天(30日),北京新闻出版大厦内,原本用来发布新闻的大厅变身应急避险训练场,来自CNN、BBC、日本读卖新闻等40余家境外主流媒体的近百名常驻京记者,在这儿上了一堂生动的应急避险技能培训课。
“大家有谁知道地震时地面会怎样晃动?”作为这堂课的主教官,一身标准救援装备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步兵一上场就抛出了第一问。
“剧烈晃动!”“感觉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在场记者纷纷抢答。这时,来自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的记者玛莱雅,一边用手臂作出波浪状,一边用流利的中文说:“我经历过地震,当时感觉头晕,地面变得像海浪一样。”
步兵用自己不久前在地震灾区的实战经历,给大家讲述了地震黄金逃生18秒,以及在高层住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位置的避险技巧。
“如果我们现在新闻发布厅发生地震怎么办?”一位记者开始给教官出难题。步兵看了看四周说:“我们在9层,大家可以不用跑,在座位前蹲下,头低于前排椅背,要注意躲避周围落下的玻璃。”
在现场演示环节,只见步兵单膝跪地,一个麻利的转身便将和他身材相当的“男患者”扛在了肩上。“太棒了!”几位外国记者惊叹之余,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
随后,步兵又给大家演示了如何使用安全绳。不过几秒钟时间,他便三下两下将一条粗绳在腰间打成结实的安全带:“挂上挂钩,这个绳子能承受1.5吨的拉力。”来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北京分社的社长埃力克跃跃欲试,并在教官“一对一”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安全绳。
“我回去还得再练习!”埃力克告诉记者,他刚刚从日本地震灾区回来,在那里采访时赶上过好几次余震,“我当时很紧张,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谈到这次专门为境外记者定制的特殊培训,埃力克显得很兴奋:“我很开心今天在这里学到了这么多应急避险技能,这真的很有必要,我回去还要教会我的同事。”
培训结束后,主办方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红十字会还给每位境外记者送上了一个小巧的红十字急救包,里面包括绷带、纱布、医用胶带、急救面罩等多种应急物品。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刘欢)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