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3月20日,“皇帝”在祭日典仪中。当日,首次复原的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北京日坛公园举行。整场祭日典仪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分为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无论是祭祀音乐、舞蹈、礼仪表演,还是服装乐器等道具都最大限度还原了清乾隆年间的祭日典仪。新华社记者公磊 摄
中国古时有“皇帝视天地为父母,视日月为兄弟”的说法,历代帝王都对祭祀天、地、日、月极为重视。祭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礼之一,在规模上虽比不上祭天,但仪式也颇为隆重。现存下来的祭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神”(也就是太阳)的地方。据史料记载,“祭日”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后逐渐消亡,至今已中断了160多年。
从1990年开始,北京市陆续恢复“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1990年,地坛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史料复原清朝祭地表演,在春节庙会期间举行。2002年,天坛在春节期间复原清代的祭天仪仗表演,2004年又恢复祭天乐舞表演。2010年,月坛于中秋节前夕复原了中秋祭月乐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