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1 公车
政府官员要带头解堵 公务车数量“很敏感”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上述措施赢得网民一片叫好,也引发对公车相关话题的关注,包括公车过度膨胀、公车私用现象等。
网民“仁文主意”说:“官衔不是特权,公车只应该用于公事,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上,必须做到人人平等,应该坚决取消所有政府官员的公车私用行为。”网民“北京—印象”称:“公车少点上路比什么都强!”
此外,网民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带头缓堵表达了强烈期待。网民“我是中国人—于”称:“政府官员、公务员要带头做出表率,从上到下共同应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搞特殊化。”网民hub3333说:“希望政府公开公车的数量和公车牌照等信息,公开每年的公车开支预算。只有公车信息公开,才能方便民众监督,才能知道每年公车的数量是维持、减少还是增加了。”
北京究竟有多少公车?对于网民普遍存在的这个疑问,有关部门表示“不便”回应。但这次治堵新政要求的“公务车零增长”只涉及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今年4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通报,目前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4.9万辆。而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两者公布的公车数量相差较大。记者日前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了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
【专家观点】
长期关注公车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官方和非官方公布的公车数量一直存在较大差异。从统计角度看,两者差距大的原因可能是统计口径的不同。官方统计时,没有把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车辆列入公务用车范畴。而非官方统计时,认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么获得了财政补贴,要么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它们的车辆应当列为公车。
焦点2 拥堵费
收费或成为创收新手段收费为降低汽车使用率
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城市中心区停车费上涨,并择机实施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
网友“农夫山田都不全”说:“用经济手段治拥堵,治得了‘穷人’治不了‘富人’,是治堵还是添堵?”网民“唱歌的燕子”说:“交通拥堵费并非不能征,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公共交通必须足够发达,交通管理、道路规划必须跟上,让民众的出行有一个可替代的方式。”网民sunny说:“拥堵费并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拥堵费甚至很可能沦落为‘养人费’,或者成为职能部门创收的新手段。”
北京市交通部门相关人士回应,收取拥堵费、调整停车价格,是为了控制小汽车过度使用。北京私人小汽车日均行驶里程为45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小汽车出行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占比超过40%,而停车收费低甚至免费,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北京治堵不能等情况无法控制再想办法。
【专家观点】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陈艳艳认为,北京市拥堵的原因之一在于机动车不合理使用。如何让小汽车在合理的范围内增长、使用,是政府和公众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采用差别化收取停车费等市场化手段,来抑制机动车主的交通需求,是世界通行的治堵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