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一群男孩在门前点燃一长串鞭炮,捂着耳朵钻回屋里,“噼里啪啦”震响起来……大年三十,宏业集团“希望之家”的年夜饭开席了,昔日朝夕相伴的小伙伴敞开嘴巴围坐一团,聊着有关“希望之家”里曾经的一点一滴。
2004年,宏业集团建起了“希望之家”,几年间,陆续收养贫困儿童108名。企业把曾经的职工幼儿园改造成了宿舍、食堂和活动室,安排专人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从此,厂区西侧的这个安静院落便成了108位孩子共同的家。十年间,有的孩子考取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有的孩子选择前往大城市打工,在那里成家立业。
“那时候结伴骑车上学,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这里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对这里充满感恩之情。”23岁的张成陕算是“家”里的大哥哥,酒席间,他忙着给大伙端菜添酒,自己顾不上吃几口热菜。去年,从省内一所高校的医药制剂专业毕业后,张成陕拒绝了多份单位的就业邀请,毅然选择回到养育他多年的宏业集团,目前在旗下的医药企业工作。
上海、福建、浙江……除夕之夜,不管路途多远,“希望之家”的成员都赶了回来,有的人还带上老公和孩子“回娘家”。酒席谈笑间,大家相约明年除夕团圆夜,再来“希望之家”守岁团聚。(记者 周胜华 通讯员 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