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   本网专稿

城市生活e站打造居民第二“家”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2013-07-11 09:41:41
分享

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社区委针对新形势下的人口自然环境,坚持以“服务至上、提高城市新居民的发展能力和幸福指数”为原则,精心打造了城市生活e站这一服务平台,并通过e站五支志愿者队伍针对社区居民不同需求而开展的各类服务,探索和建立起了适应现代城市人口发展需求的服务新格局。

一是专家志愿者队伍提供了专业化服务。由妇产科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和花艺师等专家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专业特色,定期到海恒城市生活e站中为居民提供专项志愿服务,让社区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新婚小夫妻们可以听听妇产科专家关于新婚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指导。家庭有矛盾或心理不痛快可以来e站,由心理咨询师为你进行专业分析疏导。追求生活品味的家庭主妇们在这里学习插花、编织、厨艺等小技艺,时不时的还秀一秀各自的才艺。家庭财产纠纷、房屋买卖、经济合同定立律师会给你专业化的建议。专业志愿者以真诚、专业、到位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二是大学生志愿者擦亮了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三联学院等50多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海恒社区的留守、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孩子擦亮了心灵的窗户,拓宽了孩子们通往知识海洋的渠道。他们为这些父母忙于生计而无瑕照顾的孩子们开展课外辅导,教授他们英语、计算机、美术等小知识,带领他们做趣味科学小实验,参观大学里的生物标本室,游览海洋馆、恐龙化石馆,组织孩子写出对父母的爱,开展各类竞赛、小游戏等活动,充当孩子们的知心大哥哥大姐姐,为孩子们搭建学习、交流、娱乐、健康成长的平台,增加这些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是社区志愿者开展了亲情化服务。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们组成的志愿者,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大人口工作,从育龄群众的恋、婚、孕、育和保健开展全程亲情化服务。针对海恒辖区未婚男女青年职工多的特点,开展“相约南艳湖、爱情连连看”等系列相亲联谊活动,搭建年轻人交流沟通的平台;请来金婚夫妻向新婚夫妻传授夫妻相处、家庭和美的秘决,开展“保鲜爱情婚姻每一天”活动;为所有流入海恒的孕妈妈们开展免费产检活动,并组织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开展“手拉手,环湖健康走”等有益身心健康的联谊活动;为新出生的宝宝送去浴盆、玩具,为100名6—10岁的学龄儿童每人赠送两本故事书。同时免费为流入人口提供计生各项技术服务,无论常住还是流动人口的家庭有困难,都能一视同仁开展慰问帮扶。对3户失独家庭更是定期上门提供心理辅导和免费体检服务,节假日必登门慰问;以亲人般的关心,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

四是居民志愿者队伍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城市生活e站里如火如荼的活动吸引了老干部、老党员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们,他们自我组织起来,也来充当e站的志愿者。从事计生工作30年的老专干葛守祥见证了社区计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退休后就组建了俏夕阳舞蹈队,声言中老年人文体生活由她负责。老党员王化平是棋牌室的常客,不过他主要是督促大家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同时在牌散人走后关好门窗、水电,搞好卫生。居民何宗芝一手好的刺绣和编织手艺在e站里有了用武之地,通过e站组织的培训,她的徒弟们家中现在都挂上了十字绣,插好了丝袜花。老妇女主任孙道芳和一帮热心的大姐们组成了邻里矛盾调解小分队,楼上楼下,谁家有个小纠纷,经过孙大婶的三言两语片刻就能化解。还有一帮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拿着手电在晚上义务巡逻的居民志愿者们给海恒社区的其他居民们创造了一个个安全静谧的温馨之夜。

五是社会志愿者延伸了志愿服务的内涵。城市生活e站在注重自我发挥作用的同时还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合肥义银装饰集团建立计生慈善救助基金,一次性捐赠给困难家庭5000元;新亚出租车公司,组织10名出租车司机包括“中国好人”李政和魏巍,成立“爱心的哥”城市e站服务队,活动时免费接送孩子,并与流动和困难家庭的孩子结对子,送给孩子们书包、玩具和学习用品,并带领孩子们放风筝、做游戏。华益助弱基金会在e站专门成立了“月芽湾”流动儿童俱乐部,每周一三五专业人士来关爱流动儿童,引导其健康成长。(记者 方平 通讯员 何维同 孔丹丹)

实习编辑 夏雪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