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宣传 展示民间文化家底
近年来,阜阳通过各种文化方式和途径,充分展示现有“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群众知晓民间文化的家底。民间文化艺术迎来了新的生机,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阜阳民间文化的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无论是种类上还是影响力上都处于安徽省前列的位置。”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张向阳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阜阳普查登记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5大类208项,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和曲艺、民间杂技等。截至今年,阜阳剪纸等8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太和清音等16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临泉木雕制作技艺等21项入选市级保护名录;农民书画等82项入选县级保护名录。
此外,阜阳共有普查登记的非遗传承人2351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9人。
加大投入 扩大民间文化影响
着眼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近几年来,阜阳先后投资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艺展演、第五届文化旅游艺术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等活动,集中展示了阜阳丰富而精美的非遗文化品种;市文化部门多次组织民间艺人赴港澳参加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既开阔了眼界,也让阜阳民间艺术借助港澳走向国际大舞台。各县市区也加大投入,开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活动,对民间老艺人给予特殊的生活补助。张向阳指出,由于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只有提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高的重视。
另外,阜阳作为南北文化的汇集地,经过千百年来的融合、交流和传承,逐渐创造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雕花刻铜、泥彩塑、虎头鞋刺绣等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精美的手工技艺,显示出阜阳民间艺人的慧心巧手,无不见证着阜阳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