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川永安镇跃进村的一名老人在所住的帐篷前,因为安居房还未开建,她在这里已经住了近2年。
4月15日永安镇魏秀兰的棚棚房。4月21日该棚被拆除,魏秀兰另觅他处过渡。
4月11日,新北川县城的安居小区重建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赵滨摄
4月15日,在北川县永安镇西北角,一块面积277亩的土地上,散落着几十户“棚棚房”———这些是当地村民地震后利用木板、塑料布和竹篱笆搭建的过渡房。村民们在这破烂不堪、但能遮阳挡雨的“棚棚房”内,住了近2年。
这片土地隶属永安镇跃进村6组,共有128户居民。
村民付兴明说,重建大幕在整个灾区拉开,隔壁乡镇房屋重建正搞得轰轰烈烈,而永安镇尚不见动静。村民期待,他们的安居房能早日开建。
盼“安居”盼了2年
因北川县城迁址安县,原属安县的永安镇被划归北川,去年9月确定援建单位,安居房重建滞后
村民魏秀兰的家便是诸多“棚棚房”中的三间。
4月15日,记者看到,三间棚子依着一棵樱桃树搭起来。塑料纸已经被烟尘熏得漆黑,5个腌菜坛子一字排开蹲在地上,这是他们仅有的家当。睡觉的卧房四周用塑料布围成,只有1米多高,人进去伸不直腰。
地震中,魏秀兰家的楼房倒塌。地震后三天,魏秀兰在邻居帮助下,用废墟中挖出来的一些木板,搭上塑料布,在废墟旁搭起了3间棚棚房,一住就是两年。
村民付兴明介绍,地震造成村里90%的房屋损毁。因为他们的组长当时没有替他们争取到过渡用的板房。所以大部分组民选择在倒塌的房屋边搭起了棚棚房。
2008年地震后不久,付兴明他们接到政府通知,“地不要种了,房子也不要擅自盖,等政府统一规划”。
付兴明说,当年就没有下种。地被撂荒了。但村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而当邻近乡镇的安居房开始陆续投建,安昌镇的房屋开始加固、整修,永安镇则不见动静。
不明就里的村民,隔三岔五去镇政府询问何时能开始重建,也得不到确切的答复。
被撂荒的地里开始长出杂草。从废墟里刨出来的幸存的一点家具、门板开始腐烂。于是,有村民开始认为是镇政府“工作不力”。
对于城镇安居房重建滞后,熊兴友表示镇政府也有苦衷。
4月15日,永安镇委书记熊兴友介绍,永安镇房屋重建分农村和城镇房屋重建两大块,目前,农村的房屋建设完成已超过90%。而城镇房屋重建规划已经完成。其中,包括跃进村6组在内的土地被统一纳入城镇规划。
熊兴友表示,永安镇的城镇安居房重建确实还未开始。城镇重建之所以滞后,和当地行政区划的改变有关。
因为北川县城需要迁址重建,所以安县将下辖的永安镇和安昌镇划归北川管辖。
熊兴友说,永安镇从2008年7月底就由北川代管,但是行政关系还在安县,“两边都在管,但是很多问题两边都没法定”。
熊兴友他们当时很彷徨,甚至相同的会议还要去两个县各开一次。
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永安和安昌两镇划归北川,熊兴友说,但直到2009年7月,永安镇的行政关系才正式调整完成。当年9月,山东省确定由济宁市负责对口支援永安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也是山东省援建北川项目启动最晚的一个乡镇。
重建时陷征地纠纷
跃进村土地被纳入城镇规划,村民不满补偿标准,未签补偿协议;镇领导说这也耽误重建时间
跃进村村民付兴明记得,在2009年7月15日,他们接到通知,全村土地都被征用,纳入城镇规划,政府将另择土地给他们统一划分安居房用地进行重建。
而政府给出的征地补偿标准让跃进村村民不能接受。补偿标准是按前三年的平均产值1300元/亩补偿。
但是跃进村6组村民认为,他们是历史上政府划定的菜农,因此人均土地面积很少,而土地产值比粮农土地高,按上述标准赔偿,他们今后没法生活。
村民黄维珍是位30多岁的能干女人。她家4口人,8分地。地震前,通常是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里打理8分地。她在地里种满了青椒、洋葱,然后拿到附近镇上卖。
“我一个女人在家一年就能挣2万多。”黄维珍回忆以前时显得很自豪。
据村民们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1965年,他们就被政府划定为菜农,享受城市人的商品粮供应。他们种的菜不仅供应了永安镇居民,还远销绵阳。
“我们这块地现在每亩年产值在3000元以上。如果按政府的赔偿标准,我们拿到的钱可能只够打地基,怎么重建?”付兴明说。
村民要求按双倍标准赔偿,否则拒绝在征地协议上签字。
对于村民的要求,永安镇委书记熊兴友表示理解,但他也无能为力。
他说,土地法只有耕地和非耕地分别,没有粮农和菜农之分。跃进村6组村民虽然是政府划定的菜农,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他们要求按菜地产值赔付“没有依据”。
据熊兴友介绍,补偿标准是绵阳市发的105号文件中所确定的,以绵阳本地耕地平均产值为依据,甚至比实际产值还略有上浮。
熊兴友对记者说,因为存在征地拆迁工作,也耽误了安居房重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