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准
——改进作风从点滴做起由易到难
11月21日,中央纪委下发通知,严禁元旦春节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这一通知距此前中央纪委发出的《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只有20天的时间。
一年来,中央纪委每到重要时间节点出台相关禁令,正在成为一种惯例。
这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纪委狠抓改进作风的“路线图”:
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刹风肃纪,整治公款相互送礼宴请,清理各类节庆活动;
“五一”前,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个中央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要求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加强监督;
5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要求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中秋、国庆前,中央纪委常委会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9月3日,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重申了“两节”期间狠刹不正之风的纪律要求;
10月31日和11月21日,中央纪委分别发出通知,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
近年来,不正之风浸染了节日文化,月饼、大闸蟹、年货节礼等越送越奢华,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公款购买节礼普遍存在。
一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紧盯关键节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长期抓、经常抓,力求积小胜为大胜,以突出问题的解决带动作风的全面好转。
这种不断坚持、巩固、深化的思路,正应和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如今,公款吃喝显得“扎眼”、高档节礼变得“烫手”,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节日风气的变化。
“紧盯节庆发出有关禁令,抓早抓小,都是具体而又有力的措施。将其联系起来,就能看出坚持抓的特点,强调久久为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说,“一年来的治标效果确实明显,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相信有效的治标一定能为将来的深入治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出拳重
——向全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对海南省卫生学校校长符史干而言,他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该校用公款给单位教职工买月饼这件在往年看来十分平常的事,竟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自己受到行政警告处分不说,还被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这是海南省纪委监察厅严明纪律、纠正“四风”的典型一例,也是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一个缩影。
严肃查处或督办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问题、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王亲生大办婚宴收取礼金问题、吉林省公主岭市市委书记王亚晖违反规定饮酒造成恶劣后果问题、广西龙胜县领导干部违规公款宴请问题……
一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加大查办督办力度,及时公布结果,回应社会关切。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手软,仅直接查办或督办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便有145起。
“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冰,必须出重拳、严惩戒。
中央纪委还及时曝光负面典型加强警示,先后分4次对32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并综合通报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的情况。
与此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督促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月报告制度,要求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虚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部署,坚决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各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共下发专门通报74次,对37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曝光。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
此外,在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中,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也是巡视的一项重点内容。
各中央巡视组采取多种措施,发现了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一批突出问题,严肃认真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督促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