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它是抚慰精神创伤的“心灵鸡汤”,是提振全面深化改革信心的“威风锣鼓”,是中国梦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贵在“知行互动”。
“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融入本职工作。比如,领导干部说过的话、承诺的事要着力办到,不得玩欺骗游戏,失信于人。当前,要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要示范社会,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带动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同时,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观念与行动,只有一步之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人都有感触和思考。然而,仰望星空,仍需脚踏实地。比如,我们感慨社会冷漠,却是否也在陌生人社会中奉行以邻为壑的准则?我们指责道德不彰,却是否也在他人伸手求援时犹豫不决?说到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在于“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价值判断没有界限、丧失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的人和事,要敢于“亮剑”,敢于说“不”。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难点是践行,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必将成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