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往暑来,季节更替,一股热流持续在云中古城涌动:机关单位严肃热烈的学习场面,街道社区党员忙碌的身影,村民炕头干部亲切的问候,工厂企业党员示范岗火热的竞赛,培训班里“领头雁”专注的神情……大同市“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如春雨般浸润,催生出一幅幅热气腾腾的生动画面。
如何服务人民?如何从制度上完善、约束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行动?大同市紧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一三四十”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从改革党员日常管理体制上依次破题,融入发展,融入群众,融入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了党员干部最上心的事儿。
去年临近年关,塞外大同天寒地冻,市投资担保中心的8名党员买了两吨环保型煤,送到南街街道社区4户家境贫困的居民家中。看着党员们把一块块环保型煤搬到院子里,李润年过古稀的老父亲握着党员干部的手,一个劲儿念叨:“但愿社区多一些这样的好干部。”
笤帚、铁锹、水桶、垃圾清运车,一大早,263名党员便集结在东街办事处,领任务、拿工具,兵分六路,为老旧楼房“整容”。近4个小时的忙乎,搬掉公安小区、县隍庙小区、大平台小区生活和建筑垃圾约60吨,修整路面5处,清理小广告200多条。
3月12日,市四套班子领导走进阳高县大泉山,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课堂”设在了大泉山的农田、菜棚、炕头。市级领导深入到39户农民家里,每个人都在村民那里领一件活儿。“今天来到大泉山,就是要弘扬大泉山精神,用大泉山精神照一照我们自己,把大泉山精神财富融入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市委书记丰立祥这样说。
官大官小,返“仆”归真就好。随着全市下乡住村活动的深入开展,贫困村农民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改变。帮助养鸡园区解决贷款200万元,协调投资65万元。改造30户87间窑洞,协调联系交通等相关部门,新修道路4公里,协调资金加固维修护路坝160平方米……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种养为主的大同县周士庄镇南庄村,在丰立祥下乡住村确立的发展养鸡、经济林、种植黄花和万寿菊三项产业政策的帮扶下,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835元,比过去增长近一倍。在新荣区新荣镇前井沟村走访时,丰立祥了解到村民希望在引进马铃薯良种和种植方面得到帮助,当即责成农委负责人协调相关企业和专家帮农民一把。
浑源县龙山村是市长李俊明的联系点,他多次深入包点村解决实际问题。协调投资80万元新建高标准羊槽、羊栏8000米,硬化饲草棚4000平方米,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完善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固河道,指导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李俊明亲赴现场,对魏都新城居民提出的天然气未开通、公交站点少等18个问题,要求有关部门限期落实整改。民和社区主任孟建梅高兴地说:“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居民满意了。”
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问题,同议发展途径,共商发展大计。上自市四套班子,下到县区部委局办,愈来愈多的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进乡村农户,来到社区街巷,为百姓解决着他们关心期盼的事儿。
与民相依,贵在为民。在古城大同,干部升迁,基层组织“把脉”。市委在选任县处级干部时,新增了一项考核内容,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延伸对干部德行的考察,实行“一票否决”,坚决不用政治不强、品质不好、为政不廉、群众观念淡漠、作风不正的人。党员服务群众由“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
与民相处,贵在务实。在古城大同,无论是社区街道,还是田间地头、工厂学校,不管是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之外,党员干部融入群众,返“仆”归真。帮扶群众的身影在不断叠加:为残疾人“跑腿儿”,为空巢老人做家政,为街坊邻居“解疙瘩”,为困难群众解忧难……全市近6万名党员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1.2万件;340名市县领导干部联系99个乡镇340个包扶村,近2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解决实际问题2494个。振华南街惠民里社区残疾居民韩海燕感慨地说:“以前只在电视、报纸上看见党员干部办实事,现在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有事不愁了,找得见,办得成。”看得见的服务,成了看得见的民心。
群众支嘴,干部跑腿。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多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时常释放出服务群众的正能量,组织才会增强,活力才会增加,基层党组织才能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
最近一段时间,家住城区友谊社区的低保户魏宝林心里挺高兴,社区在职党员认领服务项目后,为老魏和社区的50多名困难群众免费体检。“我自个儿花钱到医院体检,还真有些舍不得,现在党员为我们义务体检,既省钱,又免了好多麻烦”。老人开心的样子表露无遗。
广灵县壶泉镇西河洼村,近几天正在备耕的村民们也了却了一桩心事儿:在全县开展的党员干部驻村入户活动中,县文广新局驻村干部与村民们聊天时了解到,由于缺水,壶流河南的200亩耕地只能种玉米,无法种蔬菜,严重影响村民收入。驻村干部当即联系水利部门,经过实地勘察,决定以管灌工程解决壶流河南水浇地问题。
说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事儿,大同县示范中学的师生同样体会在心。学校由于地势原因,暖气供不上,每到冬季,师生们备受冷冻。县里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后,校长党武作为党代表,积极与同为党代表的于学舜想办法。一有时间,俩人就结伴跑供热和施工单位,终于在供暖前校园内盖起了加压站。现在,师生们学习、生活在温暖如春的课堂宿舍,身暖心热。
其实,感到身暖心热的何止是大同县示范中学的师生们。如今在古城大同,“群众支嘴,干部跑腿”正成为许多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进群众家、解百姓事、暖众人心,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服务困难群众,奉献在社区。他们服务左邻右舍,扶贫帮困、文体服务、法律援助……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员走进社区所带来的实惠和甜头。
与城市居民感同身受的还有乡村百姓。领导联点、部门联村、干部联户,解读惠民政策、了解村情民意、帮解发展思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的“三联五解”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干部融入群众、机关融入基层、服务融入民生,为农民朋友办好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事、化解了一批矛盾、创新了一批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大同县县委书记王凤瑞在“访、知、解”后感慨道:问题在基层,办法在基层,根基在基层。只要迈出步子接地气,才能找到发展之路;只有田头问,才能决策准,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头雁引领,群雁高飞。基层是组织建设大厦的根基,基层党员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责任重大。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就是要让根基更牢、钢筋更硬
古城二月,春寒料峭。正值农闲时节,室外滴水成冰,新荣区破鲁乡会议室内却是一番火热的场景,农艺师曹向龙正在给110多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讲授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是新荣区的主要农作物,事关农民生计,大家听得格外专心。
破鲁乡村干部的学习场景,只是全市“领头雁”培训的一个缩影。“领导干部登台讲、机关支部书记进村讲、流动党校巡回讲、点餐配送家门讲、先进典型现场讲”,“领头雁”的培训对象由村“两委”班子成员、骨干党员拓展到了农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经商能手。 群雁高飞头雁带。“领头雁”培训强化了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奉献意识,村官们懂得了该干什么、如何干、怎么干。面对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阳高县各村“两委”成员确定一人关心一户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服务倾注到留守儿童、残疾孤寡等弱势群体上;广灵县大学生村官组建了5支特色服务队,进村宣传惠农政策,传授农技知识,调解矛盾,培训文艺骨干,共享致富信息。
浑源县东坊城乡水圪坨村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子,春节期间,县乡包点干部和帮扶单位齐聚一堂共谋脱贫之路。县财政局帮助争取致富项目,发展黄芪种植业和肉羊养殖业;春润农业科技公司为农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致富增收。项目的敲定,使水圪坨这个昔日软弱涣散村的农民看到了致富新希望。
条件再差,想方设法也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成为我市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主抓手。市县领导联村、县直单位联村、工作小组联村,第一书记下村、督导小组下村、政策倾斜下村,力促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出成效。全市473名领导干部、220家县直单位、164个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整顿43个,调整“两委”班子成员39个,处置不合格党员5人,调整产业规划89项,引进项目45个、资金3800多万元,村级组织整顿转化效果初现,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庞大集团投资公司联合党支部有12名党员,企业把党支部作为发展的“方向盘”,让园区内的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争做生产经营的“排头兵”。庞大南郊公司郑州海马4S店把“党员先锋岗”作为示范,以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个客户、办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为准则,冲刺销售目标。一年间,我市集中组建非公经济党组织,初步实现了组织和工作的“两个全覆盖”。
组织建设大厦是由基层一个个根基构筑,基础夯实了,组织建设大厦才能更加稳固。我市 “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践行宗旨,服务群众,正在为大同“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注入着不尽的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同的明天更美好。(赵天清潘虹刘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