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天津"最严减负令"成空文?我们"被自愿"补课了

2014-04-14 10:42:3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向教育部门反映违规情况,却没有下文

“减负的规定在我们这就是一纸空文。”目前肖强的班里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补课,其他同学都恢复原来的作息时间了。

据了解,校长曾在全校大会上说:“从武清杨村一中,到山里的蓟县一中,甚至说到外省市,那里学生苦学、老师苦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休息,减负不能减质,你们本来基础就差,再不补课,能考得过城里的孩子吗?”

这些话,肖强和他的同学们有点儿听不进去。“我们不是厌学的学生。”肖强指着身边的一个矮个子男生说,他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还是班干部,只是想自己规划课余时间,好好复习薄弱的科目。整天被老师压着跑,有点透不过气来。

“眼睛越来越差,颈椎时不时生疼,常常想发脾气,我觉得要是有时间能打打球,学习效率会高得多。”矮个子男生接过肖强的话说。

肖强的成绩也不错,能排进班级前十名,但他受不了补课。“哪一科不行,哪个知识点还薄弱,自己最清楚。可现在自习的时间都被占用了,效率反而降了下来。”肖强表示,连自习课老师也要讲题,作业根本写不完。受访学生告诉记者,迫不得已,经常会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凑在一起,每人“包干”某一学科的作业,做完后再互相“交流”答案。

不少家长则担心学生回家路上的安全。像黄花店高中这样的郊区中学,学生居住分散,上下学路途普遍较远。记者开车,载着肖强体验了一把他的回家路,汽车沿着人车混行、路况复杂的乡村公路开了近半个小时,才把他送到家。“晚上有时搭同学的电动车,有时坐黑车,到家最快也要半个小时。”这种情形在留校上晚自习的走读生中很普遍。

据了解,肖强和几位同学曾给天津市教委和武清区教育局打电话,反映学校违令补课的情况。对方答复:“我们了解一下再处理。”就没有了下文。记者以学生家属的身份将此情况反映给武清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甚至没有详细询问具体情况,就给出了同样的答复:我们将调查后处理。

“高考指挥棒不改,减负永远只是一阵风”

减负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尽管之前下过不少文件,出台过不少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难以根治。针对天津出台的减负令,教辅市场和学校都迅速做出了令人无奈的“回应”。

“就算学校不上课,出了校门还得补课。”一位学生家长说,他已经给孩子报了一对一辅导班补习理综全科,每节课两小时收费两三百元,到现在已经花费两万多元。

记者从数家校外教育机构了解到,此次减负新规出台后,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报名量显著提升。“不让公立学校的老师带家教,那我们就请名牌大学的学生代课。”某家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说。

天津某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三班主任告诉记者,“如果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减负永远只是一阵风。”他坦言,在不改变教育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单纯强调减负,是治标不治本。“评价学生、老师、校长,乃至学校,目前最通行的标准不还是成绩和升学率吗?”

在他看来,过度强调减负甚至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这些孩子仍旧要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如果学校不补课,家长只能花高价请家教,会对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造成不公。”这位老师任教的高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底子好、自觉性强,师资力量、教学硬件更是无可挑剔,一天6节课的‘散养’教学,高考也能考上个一本院校,根本不存在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可是对于大多数就读于普通中学的孩子,除了学生苦学、老师苦教,还真找不出其他的办法。如果偏要给这些学生减负,反而可能把他们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给剥夺了。”

和该所重点中学不同,黄花店高中每年400多名毕业生中,能考上一本院校的寥寥无几,一半左右升入二本院校。不少家长担心,有的学校减负了,有的学校没减,自己孩子的成绩就被落得更远了。(记者朱 虹 靳 博)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补课 肖强 晚自习 学情 评价学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