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调查称官员受贿潜伏期最长 部级领导被揪需近十年

2014-04-10 14:30:10 来源:法制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调研近20年腐败案发现 官员受贿最难查处 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贪官从首次“伸手”到贪腐行为败露,潜伏期有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日前对近20年发生的1419个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

调查发现,贪污、受贿及挪用公款潜伏期平均为4年,行政级别越高,腐败潜伏期越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向《法制晚报》记者介绍,腐败方式、涉案人数及作案次数都对潜伏期有着直接影响。

杜治洲指出,我国目前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较弱,导致官员不惜铤而走险。必须建立重点领域腐败预警预控体系,针对不同级别的公职人员,实施分级监管。

九种犯罪类型

占比及潜伏期

腐败类型

受贿犯罪 潜伏期最长

在1419个案件中,共涉及九种主要犯罪类型,其中受贿所占比例最高,达42%,且潜伏期最长,平均为4.68年;其次是滥用职权、贪污和玩忽职守,腐败潜伏期平均都在4年以上。同时,腐败犯罪潜伏期全部超过2年。

杜治洲认为,这反映我国当前腐败形势严峻,折射出腐败发现机制的不健全。

腐败领域

与百姓生活越关联 潜伏期越长

在1419个案件中,案发较为密集的领域是医疗、教育、建筑、执法、交通领域以及综合决策部门。其中综合决策部门的腐败案发率高达21%,为各部门之首。

腐败高发部门通常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着各种老百姓不得不接触的行政权力。其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质检等)的腐败潜伏时间最长,平均潜伏期6.13年以上,反映了我国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监督薄弱的状况。

杜治洲认为,腐败潜伏期平均年数较高的行业和部门应该成为重点监察对象。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受贿 公职人员腐败 主刑 腐败犯罪 监督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山西人类精子库闹市“求精” 过路男青年羞涩以对

46.8万蜜蜂化“棉衣” 重庆小伙赤膊迎蜂看呆旁人

退伍军人为儿子造3吨重“坦克”

邯郸国税局干部"背母赏梨花"

精彩热图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参观北京故宫

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塔吊倒塌 已致一人死亡

沪昆高速10余辆车追尾 致4死4伤

盘点各地惊悚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