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中游,地处赣鄂边界。总面积3506.6平方公里,属江西省第四大县。辖8镇、11乡、1个街道,共有18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人口39万。
武宁总地貌为两山夹一水:幕阜山横亘在北,九岭山逶迤于南,700里修河三分之一多横贯西东。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72.1%;水域广阔,46万亩面积的庐山西海34万亩在武宁境内。
武宁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等系列国字号荣誉,是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县。全县19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是全国生态乡镇, 16个乡镇是省级生态乡镇。武宁县城被誉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之一。2007年4月,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到武宁视察林改工作,称赞武宁“山好、水好、人更好”,题赠“山水武宁”。
2011年,武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确定了“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战略目标和“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主抓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建设,主攻绿色光电、矿业经济、生物医药、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楼宇和总部经济六大产业。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82.6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2.6亿元,增长2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6亿元,增长26.2%;景区景点建设投资13亿元,增长100%;旅游209万人次,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增长12.6%。
主抓新型工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绿色光电产业,建设山水武宁灯饰城,打造“中国绿色光电之都”和“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灯饰集散基地”。大力发展钨、锑等矿业经济,“榨干吃尽”开发大湖塘钨矿,打造“中国钨都”。蓄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中国有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园区建设。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着力优化用地、用电、用工、融资四大平台,不断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商贸、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园区城区化”。
建设新型城镇。按照建设“全国最美县城”的目标,大力建设景区城市、旅游城市、养生城市。按照全国县级一流的标准,对城市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每一个项目作为景点来建设,把整个县城当作景区来建设。2013年城市建设全市排名第一。
发展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与利用并举,放大山水优势,做活生态文章,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2013年被列为江西首批旅游改革综合试点县。主攻大项目招商,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50亿元的泰国风情度假村、投资9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养生度假区等大项目,旅游开发势头良好。景区景点建设升级。西海湾景区正在创建AAAA景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大公司进行油茶、吊瓜、山核桃、花卉苗木等生态农业开发,通过土地、山场的有序流转,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突出生态保护。编织立体生态绿网,有效保护一级空气、一类水质。山上全面封山育林,有效保护了林业资源。城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工业园区坚决不上污染项目,从严清理环保不达标企业。农村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少面源污染。湖区清理养殖网箱和库湾,改拦水养鱼为放鱼养水。
切实改善民生。作出了在本届内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居者有房住”承诺。在城市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近8000套;在农村实施危房改造和整体移民搬迁4000多户。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提出本届内将全县所有的学校、医院新建或改造到位,在新城区一次性投资3亿元新建成了一所完中、一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投资2.5亿元新建成了县人民医院。全县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也正在分步改造和建设中。
整顿干部作风。2011年,全省率先整顿干部作风,在全县深入开展“整顿干部作风,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活动,严厉整治庸懒散、打牌赌博、公款吃喝娱乐、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出台了“十个严禁”、“六个不准”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一管五年,一抓到底。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从县直机关和乡镇先后抽调了600多名干部到项目一线和“六大产业”工作组工作,优先提拔重用一线干部,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