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舞台上的“驾驶员”
自1993年首次在美国举行会议以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已经成为环太平洋21个国家和地区纵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
2013年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习近平首次亮相APEC会议。在他发表的两场重要演讲中,他强调世界应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呼吁各国加强合作。
韩联社说,本届会议上,“中国风”比以往刮得更加猛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说,中国经济或许在2013年稍微放缓,但中国依旧是地区增长的引擎,亚洲邻国明白,它们的繁荣与中国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参加APEC会议,就处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成为会议的焦点。
在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的笔下,此前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习近平刮起的务实高效的“中国外交旋风”已经令人印象深刻:
3月27日,习近平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出席多场多边、双边活动。早上7:30,习主席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与各成员国工商界人士的早餐会,上午先后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谈、合作仪式、签字仪式以及共同会见记者等活动,在简单的工作午宴结束后,习主席马上赶赴另一会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与非洲领导人的对话会。对话会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习主席又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印度总理辛格、埃及时任总统穆尔西先后举行了三场双边会见。
为了能与习近平单独见一面、聊一聊,罗塞夫特意调整了回国行程,原定半小时的会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习近平一行结束最后一场双边会见回到下榻饭店时,已是晚上11点多。
9月5日至6日,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了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主张,为二十国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倡导建设经济伙伴关系,呼吁各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其中很多观点和建议,均写入《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
9月13日,习近平出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提出了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上合组织峰会发表的《比什凯克宣言》,同样充分吸收了中方的政策主张。
舆论认为,这些反映了“中国引领和塑造多边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比以往更加注重在多边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包括稳步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机制建构,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主动参与各领域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制定等等。
自信、睿智与真情
四次出访,习近平亲和的形象、朴实的语言,被不少海外媒体评价为外交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自信、睿智与真情。
访俄时,他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以此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
在坦桑尼亚,他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热播,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在刚果(布),他讲到该国捐建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小学以及中国华侨在当地特大暴雨中救助邻居的义举,说“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会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在墨西哥,他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明中墨两国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以庄子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来比喻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要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他还说,自己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一直很努力,但是目前只有一次闯进过世界杯,而带领中国队创造这个成绩的,就是曾执教墨西哥国家足球队的米卢。
在同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时,两国元首闲庭信步,聊起彼此的爱好和生活,坐在长椅上亲切交谈,被《洛杉矶时报》称赞为中国用“微笑”发起一波强劲的魅力攻势。
法新社报道说,这种“休闲式”的活动,可以让两国领导人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华尔街日报》则评论说,美中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和习近平两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剖析习近平的外交风格,媒体常常提到的三个关键词是“自信”“睿智”与“真情”——这种方式,与中国外交的硕果,一同构成了“习近平外交元年”的全新气象。
来源:2014年1月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