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和与世界成功对话的条件(摘要)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正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公共外交事业。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很有可能继续提升国家吸引力,并优先发展公共外交以更好地提升这一吸引力。这一切都将伴随着全球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以及中国与其他文化相互联系的推进而发生。有趣的是,由于中国对国际多样性这一观念非常重视,上述努力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中国表述,也就是说,今后的报道和理念可能不仅仅面向国内受众,而是首先针对外国公众。
中国开始努力超越西方概念和表达范围,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观念的竞争绝不应局限于西方术语。中国迫切希望其观念能为外界所接收,但这种努力却不应该是单方向的。二十一世纪的公共外交和文化关系是基于公共外交互惠原则的,相当于外交关系上的互惠原则,开放地对待“另一方”(意在融合的一种不当用词)的理念就是该原则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当今的公共外交和文化关系是一种双向的社会化过程,未来更是如此。
这篇短论文所要论述的是:要满足实现中国梦的条件,就要冷静地审视中国与外界社会成功交流的条件。这大大超出了评价的度量标准。多样性原本就意味着公共外交政策应当考虑这样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外国人的视角是不同的。旁观者眼中的中国才是这个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全球信息领域中影响中国交流的三个主要因素:1)国际关系结构的改变,包括非常重要的社会层面上的改变;2)中国国内亚国行为体(sub-state actors)的增多;3)作为重要的信息消费者和思想逐渐独立的信息制造者,公众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公共外交乃至整个外交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权力平衡还是跨国网络的快速发展中,中国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伴随责任而来的是,作为全球稳定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中国对于公共外交政策的重视也随之增加。(扬·梅利森(Jan Melissen),高英丽(Ingrid d’Hooghe)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安特卫普大学)
编辑 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