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造就了中国当前的软实力(摘要)
“中国梦”融入了古代哲学家坚决主张的一些观点:要实现中华民族建立和谐稳定社会的愿望,首先要获得国内的政治能力,还要对构建和谐世界施加积极的影响,这一点比获得经济或军事实力等目标更加重要。
2011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目前,中国必须将追求政治能力、仁道以及约瑟夫·奈(Joseph Nye)所说的“软实力”放在维持经济成功的目标前列。全会还建议中国必须从两种形式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当中走出来,转而满足人民的精神追求,培养道德观念和新的文化观。中国的改革进程需要新的活力,同时还要从数千年文化长河积淀中吸取智慧。中国的执政精英们已经敏锐地认识到作为一个“试错”的学习过程,中国的经济改革有可能产生不理想的结果。目前中国的执政当局已经意识到,如果领导层与公民的道德、文化和精神发展被新兴的物质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态度占据了主导,那么中国的经济改革注定要走向失败。“中国梦”的概念是从六中全会的目标中产生的,它植根于中国必须追求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理念。
另一方面,邓小平关于中国永远不会追求全球霸权的言论得到了领导者与改革者的广泛尊重。然而,如今的环境已经变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反对通过谋略追求霸权,而主张实施孟子和荀子所说的“仁道”。不过,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去追求领导地位,因为当前的全球环境正在将它塑造成一个世界超级大国。
目前是一个怎样的全球环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而无需追求霸权呢?为什么西方关于发展的“推定范式”(罗德里克[Rodrik])绝对会输给中国改革者务实且具有实验性的学习范式(乔舒亚·库伯·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称这种范式为“北京共识”)?作为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一个特点,明知的事前推定很可能让位于杜威(Deweyian)实用主义的范式改革,根据后者的理论,即便只是最佳民主形式这一概念也难免出错,且其成败取决于具体环境。(帕特里西亚·罗德里格斯·奥尔凯梅耶尔(Patricia RodríguezH lkemeyer)哥斯达黎加大学)
编辑 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