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源头究竟是什么?2013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的研究,并公布了“北京雾霾6大贡献源”。但日前,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回应:“老实说,中科院结果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我们也说不清楚雾霾的产生到底有哪些贡献源。”
化石燃料是主要来源
研究人员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二次无机气溶胶(指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可造成大气污染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工业污染、燃煤、土壤尘、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依次占比为26%、25%、18%、15%、12%、4%。如果将二次无机气溶胶、工业污染和燃煤合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就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研究同时显示,季节对雾霾成因有影响。1.春天沙尘天气影响大,秋冬以建筑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为主;2.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春秋季贡献多,冬夏季较低;3.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大;4.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大。
周边地区也会对北京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来自北京南部的气流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研究人员指出,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污染,因此,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限制汽车尾气见效最快
研究被质疑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上。排名靠后,占比不到4%的结论,与此前多家研究机构的观点大相径庭。
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曾表示,目前影响北京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重点在于削减机动车污染量,控制机动车排放总量。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韩应健也认为,雾霾的发生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面对争议,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成天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科院的研究是一种定性判断,有指导意义,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很难说,需更确切的监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及重点实验室教授蔡旭晖也认为,新研究有一套严谨的方法,能从直观上反映一些问题,但与现实可能存在偏差。
不过成天涛认为,虽然目前污染源还不能确定,控制飞速增长、污染贡献越来越大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有重要意义。“目前,这是最直接,见效最快,最好控制的办法。”
蔡旭晖补充说,一旦确认汽车尾气排放不是主要污染来源,政策就要做出一些调整,因为治污必须抓住主要问题。单纯地限制机动车的确有效,但效果可能不大,还很局限。我们应该注重高耗能、低产能产业的技术转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官方结果今年出台
尽管中科院的研究数据来自北京,但成天涛认为,这也反映出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二次无机气溶胶、工业污染、燃煤等因素同样存在,只不过所占比例会有差别;北方尘土多些,南方相对少些等。
针对全国空气污染问题,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曾明确要求,“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不过,就在日前,环保部召开《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
朱建平进一步解释说:“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要做大量的源分析,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模型。选哪些监测点也非常重要。”
蔡旭晖则认为,只要政府下大力气,就是可以做成的,但不能过于匆忙,需要长期监测。据朱建平透露,环保部对雾霾来源的研究相当重视,明确要求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庄要给出源解析的初步结果。2014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将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原标题:北京雾霾六大来源引争议(热点聚焦)
原文链接: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107/c1007-2404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