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家颁布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婺源县江湾、汪口、延村、理坑和虹关5个村落榜上有名,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域。近年来,该县坚持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之路,力促丰富的古村落遗产再现活态魅力,先后荣获了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赢得了20多张国家级文化生态名片。
传统村落有着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之称。近年来,婺源成立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婺源传统社会”大型课题研究,每年对分散在乡村的文物古建筑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进行保护,新发现古建筑、古桥、古牌坊等文物500多处。同时,投入巨资开展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到恢复重建后的文物古建筑、传统村落与历史原状、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先后恢复了太子太保四柱牌坊、文公阙里牌坊、孔庙大门等,修复虹井、廉泉、龙天塔等一大批文物,并对3000多幢非徽建筑进行“改徽改古”。目前,全县已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3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2个,理坑、汪口两个古村落还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预备名单。
为彰显古村落活态魅力,该县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收集整理民间文学、音乐、药典等十大类172个项目、5000多件实物,发掘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6000多人,发现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间习俗的村落社区200多个。同时,探索建立“小区+基地+传承人”保护模式,设立江湾村豆腐架、汪口村徽州“三雕”、大畈村和砚山村歙砚制作技艺、长径村傩舞、甲路村抬阁等8个保护小区,命名了长径村、华龙木雕等8家单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成主题展览馆9座。目前,全县已涌现各类“非遗”传承带头人100余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